通政發〔2005〕60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各有關部門和單位: 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構建兩級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是完善城市公共衛生體系,滿足人民群眾健康需求,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重要舉措;是加強城市社區建設,豐富社區服務內容,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環節。為貫徹落實《省政府辦公廳關于加快發展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的通知》(蘇政辦發〔2005〕69號)精神,全面推進我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我市城市社區衛生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新時期衛生工作方針,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加快整合衛生資源,建立健全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服務,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功能,拓展社區衛生服務領域;堅持人才為本、質量優先,加強社區衛生隊伍建設,提高社區衛生服務水平;堅持分類指導、均衡發展,優先解決困難群眾醫療保障問題,努力為居民提供低成本、廣覆蓋、高質量的社區衛生服務,形成體系完整、布局合理、水平一流、人民滿意的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為實現“兩個率先”、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二、我市城市社區衛生發展的目標任務是:2005年,市區(包括崇川區、港閘區、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下同)70%以上的街道(鎮)建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縣級市城區(縣城)60%以上的街道(鎮)建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到2007年,全市基本建成區域醫療衛生中心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合理分工、雙向轉診的兩級新型城市衛生服務體系,市區90%以上的街道(鎮)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縣級市城區(縣城)80%以上的街道(鎮)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施條件和隊伍建設達到省定標準,提供以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指導、醫療和康復為主要內容的綜合衛生服務,社區居民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診比例占本地區門急診總數的40%以上,90%以上的60歲以上居民建立健康檔案;50%以上的區(市)建成省級社區衛生服務先進區(市)。 三、強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功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公共衛生為主,綜合提供預防、保健、健康教育、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指導、醫療、康復等服務,并受縣(市)、區衛生行政部門的委托承擔所轄范圍的公共衛生管理職能,不向醫院模式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站通過上門服務等形式,開展一般常見病治療,提供家庭病床、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技術指導、健康教育和咨詢等服務。充分發揮中醫藥在社區衛生服務中的作用,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配備中醫師,開展中藥治療、針灸、推拿和養生保健咨詢等特色服務。各縣(市)、區政府和編制、衛生、人口計生等部門要采取措施,打破部門、所有制界限,對社區內計劃生育服務站、門診部、衛生所等單位進行重組改造,不斷完善“六位一體”的功能。 四、合理規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布局。衛生和規劃部門要根據我市居民健康狀況、醫療衛生服務需求以及現有衛生資源利用情況,制定全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原則上每個街道(鎮)或每3至5萬人口舉辦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口(含統計部門確認的流動人口)超過5萬的街道(鎮),如需要可增設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不到的地方,可下設一定數量的社區衛生服務站。要逐步建立起以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社區衛生服務站以及其他具有社區特色的專業服務機構為補充的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市區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由市衛生、編制和規劃部門制定,縣(市)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由縣(市)衛生、編制和規劃部門制定。 五、堅持多元化舉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原則上由政府舉辦的一、二級醫院和屬于企事業單位的衛生醫療機構改建,部分三級醫院按照統一規劃,承擔部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組建任務。正確處理強化政府責任與引入市場機制的關系,在堅持以政府為主辦好社區衛生服務的同時,更好地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加快形成多元化興辦社區衛生服務的格局。打破部門、所有制界限,根據公平、擇優的原則,吸引社會力量舉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培育和完善社區衛生服務市場。 六、實行社區衛生服務的全行業管理。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行政上受所在街道辦事處(鎮政府)領導,業務上接受衛生等行政部門行業管理。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主任由街道辦事處主任(鎮長)兼任。按照轄區管理的原則,社區衛生服務站不論何種舉辦形式,在業務上接受轄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管理,完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交辦的預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衛生服務任務。市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設立,必須符合市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置規劃,經市衛生行政部門會同區級衛生行政部門共同論證后,由市衛生行政部門頒發設置批準書,并按有關規定辦理法人登記手續。衛生行政部門應根據有關規定及時將獲準從事計劃生育技術服務和指導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名單向同級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通報。要嚴格按照《江蘇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置標準》、《江蘇省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設置標準》(蘇衛基婦〔2005〕19號)和《南通市城市社區衛生服務站建設標準(試行)》(通衛基婦〔2002〕21號)的要求,切實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的規范化和制度化建設。嚴格執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和相關技術的準入制度。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必須取得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合格證和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嚴禁不符合資質要求的單位和個人在社區開展醫療衛生服務活動,對違反有關規定的機構和人員要依法取消其執業資格。 七、積極開展惠民衛生服務。各地要本著資源共享、布局合理、方便就醫的原則,指定若干有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作為定點惠民醫療機構,開設惠民門診、惠民病區,對符合條件的困難居民提供惠民衛生服務,實行費用減免政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開設惠民門診、改造惠民病區所需經費當地政府應予以支持,優惠減免的醫療費用由當地財政承擔。要鼓勵慈善機構和社會各界對惠民醫療進行扶助和捐贈。開展惠民服務的具體辦法由市衛生行政部門會同財政、民政、勞動和社會保障等部門另行制定。 八、加大政府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投入。各級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財政的要求,明確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專項資金補助的范圍和方式,增加對社區衛生服務的投入,確保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穩定健康發展。各級財政部門要安排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啟動經費,用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基礎建設等項目的補助。市區每建一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經市衛生行政部門驗收合格后市級財政一次性補助10萬元,區級財政相應配套。建立市、區兩級財政對市區社區公共衛生服務進行專項資金補助的制度,從2006年起,市級財政每年按市區社區衛生服務人口(由統計部門確認)人均不少于3元的標準安排社區衛生服務專項資金補助,區級財政相應配套。社區衛生服務專項資金補助主要用于社區公共衛生服務的工作經費,專項資金補助應隨著經濟的發展逐年增長。社區衛生服務專項補助資金由區政府統一實行財政專戶管理。市級社區衛生服務專項資金補助在市對區的考核合格后下達給區政府。區政府根據市、區兩級考核結果下達給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再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根據其對社區衛生服務站的考核結果下達給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公共衛生服務人員的工資,仍由區級財政予以全額補助;全科醫生、社區護士的工資補助仍按原渠道補助。基本項目的計劃生育技術服務費用仍按原渠道支付。城市衛生事業基本建設投資優先用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改造與建設。二、三級醫院藥品收支結余的10%用于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由市、區衛生行政部門根據考核實績下達。對社會力量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提供的公共衛生服務,政府以購買服務的方式給予相應補償。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對低保人群要實行普通門診掛號、普通門診診療、門診注射、住院診療、住院護理等五項費用免收政策,因政策減收的社區醫療服務費,在市級安排的專項補助資金中列支。 九、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的政策。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要把符合條件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定點醫療機構,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住院、門急診、家庭病床以及老年康復中屬于基本醫療保險的服務項目納入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基金支付范圍。參保人員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就醫,其門診、住院醫藥費個人自付比例應分別比二、三級醫院低15%和25%以上。參保人員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進行健康體檢,其費用可由個人帳戶支付。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實行社區衛生服務費用預付制等支付辦法,不斷提高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使用效率。 十、努力改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用房條件。規劃部門要將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納入城市發展規劃,統籌規劃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業務用房。各地在新建或改擴建居民住宅時,開發建設單位應按城市規劃標準在公共服務設施中建設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用房,并無償提供給政府舉辦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規劃、房管部門在對新建住宅小區進行竣工驗收備案時,要確保按規劃要求在公共設施中建設的社區衛生服務用房落實到位。房管部門對配套建設的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用房要依法進行產權登記,對租用公房進行社區衛生服務的實行租金減半政策。 十一、落實社區衛生服務稅收優惠政策。稅務部門對非營利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按國家規定收費價格取得的醫療衛生服務收入,免征各項稅收;對非醫療衛生服務收入直接用于改善醫療衛生服務條件的部分,經稅務部門審批可抵扣其應納稅所得額,其余額征收企業所得稅。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的房屋和土地等不動產,在無償提供給非營利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使用期間,按國家規定免征房產稅和城鎮土地使用稅。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個人通過非營利性社會團體和政府機構對非營利性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捐贈,經主管稅務機關審核后,在計算應納稅額時按國家有關規定予以扣除。 十二、規范社區衛生服務項目和價格管理。各級價格主管部門要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價格的監管工作。社區衛生服務收費項目按照《全省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和省、市價格主管部門核定的標準執行。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執行國家藥品價格政策,對實行集中招標采購的藥品零售價格實行順加作價。各級物價、衛生部門要規范社區衛生服務的收費項目與內容,根據省有關政策及時調整社區衛生服務收費項目和標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的,服務價格執行政府指導價;但特需延伸服務由其自定服務價格,報當地物價部門備案。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實行收費許可、收費公示等制度,接受社會監督。 十三、強化藥品監督管理。建立健全統一高效的管理體制,實行藥品集中招標采購,努力降低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用藥成本。繼續開展對制售假劣藥品等違法行為的專項治理,嚴肅查處無證無照經營藥品和超范圍經營藥品,堅決取締非法藥品市場,確保社區居民用藥安全。 十四、建立雙向轉診制度。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引導和組織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城市綜合性醫療衛生機構建立穩定的業務合作關系,制定雙向轉診的臨床標準和管理辦法,并加強考核監督,確保雙向轉診工作有序開展。醫療衛生機構要指定專門的職能科室和人員負責雙向轉診管理工作,建立健全雙向轉診流程和處理規范,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轉來的患者要開通“綠色通道”,及時提供選擇科室、預約檢查、組織會診及安排住院等服務,同時將康復期患者和診斷明確的慢性病住院患者轉回社區,并提供跟蹤服務。 十五、加強社區衛生隊伍建設。認真抓好社區衛生服務人員的繼續教育,充分利用醫學院校的教育資源開展全科醫師、公共衛生醫師、婦產科執業醫師、社區護士的崗位培訓,不斷提高社區衛生服務人員業務素質。到2007年,全市現有社區衛生服務人員崗位培訓率達到100%,全科醫師規范化培訓率達到20%以上。制定鼓勵和吸引優秀人才向社區流動的政策措施,組織城市醫療衛生機構技術骨干輪流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從2006年起,實行城市二級甲等以上醫療機構衛生技術人員晉升高級技術職稱前到社區或農村衛生服務機構工作一年的制度。凡申報高級職稱的衛生技術人員,必須由農村衛生或社區衛生服務主管機構提供有效證明。鼓勵和吸引城市醫療衛生機構中符合條件的退休醫務人員到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工作。 十六、切實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領導。各級政府要把發展社區衛生服務作為執政為民的一件大事來抓,認真履行職責,加強整體部署,精心組織實施,確保責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市政府主要負責頒布全市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規劃,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加強督促檢查,統籌協調全市社區衛生服務的發展。縣(市)、區政府是建設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的主體,要切實履行組織實施、經費安排、設施建設等方面的職責,為社區衛生服務工作提供良好的條件。為加強對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的組織領導,市政府決定成立由分管市長任組長的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成員由市委宣傳部、市編辦,市政府辦公室、發改委、監察局、民政局、財政局、人事局、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建設局、規劃局、衛生局、人口計生委、房管局、物價局,市地稅局、南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部門負責人組成(具體名單附后)。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市衛生局負責人擔任辦公室主任。各縣(市)、區也要建立相應的組織,切實加強領導。各級衛生行政部門要把社區衛生工作列為今后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認真履行規劃、指導、管理和監督職責,切實提高社區衛生工作水平。市及縣(市)、區各相關部門要根據各自的職能積極支持社區衛生服務工作,落實相關措施,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各縣(市)、區范圍內的各類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都要服從所在地政府的統一管理,按照所在地政府的統一部署開展工作。 十七、努力營造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良好氛圍。各地要利用各種媒體,采取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傳社區衛生工作先進典型。廣泛動員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人民群眾通過各種方式支持社區衛生工作。各級政府要對在社區衛生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努力在全社會形成關心和支持社區衛生事業發展的良好風尚。 十八、不斷完善社區衛生服務的政策體系。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要制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本醫療保險優惠辦法。市衛生局要制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考核管理、雙向轉診和人員培訓的實施辦法。市衛生局要會同市人口計生委等有關部門制定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相關工作規范。市各其他有關部門也要及時研究制定相關配套文件,以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 十九、各縣(市)發展社區衛生服務的各項政策參照本通知執行,由各縣(市)人民政府制定具體的實施辦法。 附件: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二○○五年九月三十日
附件:
市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名單
組 長:季金虎 副市長 副組長:程曉強 市政府副秘書長 蔣志群 市衛生局局長 成 員:葉曉平 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文明辦主任 袁 勇 市編辦副主任 徐國祥 市政府辦公室副主任 陸書通 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辛鴻堂 市紀委常委、監察局執法室主任 任 鷹 市民政局副局長 丁友明 市財政局副局長 王志平 市人事局副局長 江 航 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副局長 沈久華 市建設局副局長 徐向東 市規劃管理局副局長 陳宋義 市衛生局副局長 張啟芬 市人口與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 孟開進 市房管局局長助理 丁蔚心 市物價局副局長 嚴德軍 南通市地方稅務局副局長 郭成根 南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紀檢組長 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陳宋義同志兼任辦公室主任,辦公地點設在市衛生局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