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辦公室 市政府辦公室關于2005年度縣(市)區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結果的通報
        來源: 發布時間:2006-06-15 累計次數: 字體:[ ]

        通辦發〔2006〕25號


        各縣(市)區委、人民政府:
          按照《市委辦公室、市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南通市2005年度縣(市)區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要點〉的通知》(通辦發〔2005〕72號)要求,2006年2月15日前,各縣(市)區進行了自查。3月6日至3月9日市考核領導小組進行了實地考察和調研。在此基礎上,3月30日召開了各縣(市)區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完成情況交流會,3月31日市考核領導小組召開了考評會議,對各縣(市)區2005年度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進行了綜合考評。現將有關情況通報如下:
          2005年各縣(市)區黨政領導進一步重視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主要特點表現為:一把手把“第一生產力”和“第一資源”擺上了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地位,科技與人才工作得到了進一步推進;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加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科技、人才與經濟相互促進作用明顯加強。但也存在一些共性問題:科技三項經費投入不足,有的對科技三項經費概念模糊不清,把教育經費、技改貼息、省市撥款、科普經費等均列入科技三項經費的范疇,有的投入還達不到國家科技進步考核要求;人才工作專項資金投入還不平衡,少的僅有30萬,有的雖然建立了人才專項資金,但管理還不到位,沒有形成一套規范的管理辦法;黨委政府雖然建立了與企業、人才的聯系制度,但還存在落實不夠好,特別是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體現工作成效上還有差距。
          海安縣在推動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發揮第一生產力作用、解決第一資源瓶頸問題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措施,先后7次召開縣委常委會和政府辦公會專題研究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出臺了6份利用科技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文件,首次被科技部表彰為2003~2004年度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注重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實施科技攻關、火炬計劃為重點,以優勢產業、產業集聚、項目引進為抓手,2005年度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0.78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24.53%,占比居各縣(市)區之首。大力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建成國家星火龍頭企業技術中心1家,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家,企業技術中心12家,建成畜牧獸醫、繭絲綢信息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年度專利申請量達518件,授權226件,授權量居縣(市)區第一。產學研合作“121”工程和項目引進取得突破,成功舉辦“兩院院士海安科技行暨產學研洽談會”,5位院士和102名專家教授參加了活動。2005年投資1000萬元以上重點科技項目中有4個是國家863計劃重點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全面啟動實施全國首批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計劃——“桑蠶培育及繭絲綢產品深加工技術示范及推廣應用”,該項目獲國家、省280萬元無償資助(全省僅3項)。實施產學研項目49項,居全市第一。召開全縣人才工作會議,建立了100萬元的人才工作專項資金,與高校合作,建立了學生實習與就業基地。通過柔性引進人才,先后獲國家中小型企業技術創新基金和省科技攻關計劃100萬元無償資助。開展知識產權保護、納米技術、超導技術、磁材發展等專題講座12次,舉辦企業成長訓練營,每月邀請國內知名企業家講學1次。2005年度被省科技廳表彰為省科普示范縣。希望進一步提升人才工作水平,再創“省人才工作先進縣(市)區”。做好引進人才和引進國外智力項目等工作。
          啟東市把“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作為推進經濟跨越式發展、實現“兩個率先”的重要措施來抓,堅持科技工作與經濟工作、招商引資、全面提高人的素質緊密結合的工作思路,先后16次召開市委常委會和市長辦公會,研究部署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大力營造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良好環境,成功舉辦“2005中國·啟東科技節暨國際經貿洽談會”。大力培育高新技術特色產業,把生物醫藥、機電一體化、新能源和高效節能以及電動工具產業作為科技先導型支柱產業,成果顯著,生物醫藥產業基地被科技部火炬中心批準列為“國家火炬計劃啟東生物醫藥產業基地”。不斷完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建設,2005年2月份,“全國電動工具生產力促進中心江蘇中心”在天汾國際電動工具城正式掛牌成立。大力開展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招商,共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91個,拉動投資1.52億元。引進國外智力項目16個。拓展人才引進渠道,2005年撥出425萬元人才培養開發專款(占當年財政支出的比例達0.55%,位各縣市區之首),用于人才培養、引進、獎勵、補貼。重獎科技精英,對“科技興市功臣”、“英才獎”、“伯樂獎”獲得者分別給予5萬元、2萬元、1萬元的獎勵。2005年度,蟬聯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被省表彰為知識產權示范市,被省人事廳表彰為省人事系統先進集體,整體性人才資源開發工作被省人事廳評為“2005年亮點工作”。通過省科普示范市驗收。希望進一步提升人才工作的宏觀管理水平,加強科技孵化器建設。
          通州市委、市政府把科技進步和人才工作作為推動經濟發展、建設和諧社會的關鍵,擺上了十分重要的戰略位置,市委、市政府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技術創新加快科技進步的意見》、《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等9個科技與人才方面的政策措施,由原來的組織部、科技局對鎮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升格為市委、市政府考核。大力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出臺了《通州市企業研發機構管理與認定辦法》,建成綜藝科技孵化器,先后建成了國家級電子元器件及材料產業基地共性技術服務平臺、南通市級制造業信息化服務平臺。重大科技成果轉化成效顯著,有2個項目列入省科技成果轉化資金計劃,獲得2290萬元的經費扶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猛,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74.99億元,總量居各縣(市)區之首。在六縣(市)率先創建留學人員創業園,出臺了《關于吸引留學人員來通創業的實施細則》。在全國縣一級率先組建成立了海外招才引智工作站——“中國江蘇通州北美招才引智工作站”,特聘22名海外留學人員為海外招才引智顧問。激勵機關干部投身經濟一線,率先出臺了《關于組織機關工作人員投身經濟一線的意見》、《關于開展市級機關工作人員幫辦民營企業活動的實施意見》,組織50%的機關人員下基層掛職鍛煉和幫扶。被科技部表彰為2003~2004年度科技進步先進市。2005年被省表彰為人才工作先進市。希望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積極做好產學研合作項目,加強科技孵化器建設。
          海門市緊緊圍繞“經濟大跨越,社會大發展,能力大提升”奮斗目標,大力實施科技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召開全市科技與人才工作會議,出臺了《關于對高新技術項目實施獎勵的意見(試行)》、《海門市優秀高技能人才評選獎勵辦法》、《海門市企業技術開發費稅前扣除項目審核確認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為推進自主創新營造了良好的環境。進一步加大科技投入,2005年科技三項費占財政一般預算支出的占比達到2.1%,居各縣(市)區之首。注重對鄉鎮科技進步考核評比工作。在南通市“科技進步20強鄉鎮”中,海門市有6個鄉鎮入圍。在南通市“鄉鎮科技統計監測綜合評價升級進位前20名鄉鎮”,海門市占有5席。科技項目實施水平大幅提高。共承擔國家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劃1項、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項目4項、省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1項,爭取上級資金1656.8萬元,超過了“十五”前4年的經費總和。在新城區中心位置規劃250畝地作為科技園建設用地,疊石橋家紡產業技術服務平臺、星火富民工程科技強警工程等一批優先項目穩步推進。加強區域合作交流,2005年9月,參加了在浙江杭州市蕭山區召開的第三屆全國沿海地區地方科技工作聯誼會并作了交流發言。開展與大豐市結對共建工作,分別于4月和7月組織相互考察咨詢。加強人才工作力度,其經驗在全省組織工作會議上作了專題經驗交流發言(人才工作唯一發言)。獲省人事系統新近集體稱號。被科技部批準為2003~2004年度科技進步先進市。被省科技廳、知識產權局命名為“省知識產權試點市”。2005年被省表彰為人才工作先進市。希望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服務機構建設,提高專利授權量的占比,加強科技孵化器建設,積極做好引進國外智力項目工作。
          如皋市大力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積極推進科技進步和自主技術創新,出臺了《關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加快科技進步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增設“科技創新專項獎勵基金”和300萬元“如皋市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用于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及配套省級重大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成功舉辦2005經濟技術洽談會,38所高校、科研院所119名教授、專家應邀參加洽談、簽訂94項合作意向。南天集團項目獲得省重大成果轉化資金扶持。全年爭取上級科技扶持資金1491萬元。科技企業園繼2004年被認定為首家南通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后,2005年又被認定為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召開“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發展戰略”專題研討會。設立“如皋市創新創業人才獎”,對在經濟社會發展中取得突出貢獻的優秀人才一次性獎勵5萬元,對連續3年獲得如皋市級專業技術拔尖人才稱號的,給予每人8000元的獎勵。對在如皋工作的博士、碩士滿三年的,經考核可分別給予3萬、1.8萬元的生活補貼。開展多元化開放式干部教育培訓、素質能力提升工作。自2003年以來連續三年選派規模工業企業高級管理人員132人赴上海復旦大學進行mba核心課程培訓,市財政出資近200萬元承擔了全部費用。成功申報了搬經鎮為省級科普示范鎮(全市唯一)。希望進一步提高人才工作組織水平,加強科技投入,提高專利授權量占比,提高萬人科技人員數,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
          如東縣以“創新和產業化”為指針,加強創新體系建設,優化創業環境,先后出臺了《加強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的意見》、《關于建設如東縣科技創業園的意見》等政策性文件,并且召開全縣研發機構建設現場會。縣人大、縣政協對企業研發機構建設和新產品開發情況開展了專項視察和調研。全縣新建研發機構20家。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迅速,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3.85億元,比上年增長69.04%,增幅達65.34%,居各縣(市)區之首。成功舉辦南通如東農民科技節——農業(海洋)新技術新成果洽談會,邀請7家高校院所30名專家進行項目信息發布和對接洽談、簽約項目103項。啟動縣科技創業園一期工程。在縣科技大廈劃出2000m2的辦公場地,落實工作班子和啟動資金。縣政府把縣科技創業中心招才引智工作作為各鎮、各部門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引進11個項目進園研究開發,一期研發單元全部駐滿。中天公司的“輸電用倍容量導線”、豐田助劑公司的“萬噸規模tmpta新工藝開發及產業化”兩個項目被列為省重大成果轉化項目,分別獲得1500萬元和960萬元無償撥款,爭取資金數列各縣(市)區之首。2005年獲省科普示范縣稱號。召開全縣人才工作會議,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意見》,表彰了一批優秀人才。2005年設立100萬元人才工作專項資金,并將以年遞增10%的速度增加。赴高校招聘中高層次人才,成效顯著。圍繞洋口港開發,舉辦人才需求發布會,積極引進外國專家和智力項目,加大了人才開發力度。希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專利授權量占比,加強科技孵化器建設,積極做好人才引進和職稱認定工作。
          港閘區把“科技興區”、“人才強區”戰略作為推進經濟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措施來抓,努力提升科技與人才工作對經濟的貢獻份額,出臺了一系列推進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加強對鄉鎮科技鄉長和科技助理的考核,設立了愛崗敬業獎、名次升位獎、重大突破獎、綜合組織獎,對鄉鎮科委開展“四大專項競賽”。對獲得科技工作“創新杯”考核第一、二名的鄉鎮給予1.4萬元、1萬元的獎勵。大力加強創新能力建設,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產業園區被認定為市級特色基地。實現國家級科技撥款計劃項目零的突破。大通風機和南通中集兩個項目成功申報列入國家級火炬計劃。召開全區人才工作暨科技英才表彰大會,設立了首屆“科技英才獎”,表彰科技英才4名,給予每人2萬元獎勵。表彰人才工作先進集體10名,給予每家3000元獎勵。選拔15名區級專業人才和9名鄉鎮優秀科技人才,分別給予年均960元、500元津貼。在全市成立了首家民營企業科協組織,引導民營企業科技人員發揮潛能,為企業技術進步服務。被省表彰為“江蘇省科普示范城區”。希望進一步加大科技孵化器建設力度,積極做好爭取省以科技經費和省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工作,積極做好專利申請工作。加強屬地人才資源開發管理工作,做好引進國外智力項目工作。
          崇川區把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確立為全區各項工作的“一號工程”,“第一生產力”、“第一資源”意識得到進一步增強,出臺了《崇川區鼓勵企業申報、實施國家、省、市科技計劃項目的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大力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建立了科技創新體系建設領導小組,成立了科技創業服務中心。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分別為776件和145件,比去年同期增長了220%、20%,專利申請量列全市第一,獲省知識產權工作先進集體。科技計劃項目質與量均大幅提高,全年列入市級以上各類科技計劃項目74項,超過前兩年的總和,在國家和省一些重大科技計劃項目上實現歷史性的突破。南通清之華園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1.2億元,在崇川開發區籌建科技孵化器軟件開發中心綜合樓。建立了柔性人才機制,建成了南通大學崇川教學實踐基地。聘請了一批南通大學教授專家作為企業科技顧問。與南京大學合作舉辦mba培訓班,共培訓人員660名。著力打造“科普崇川”,成立了社區科普大學,建成了南通市科技人員活動中心。希望發揮中心城區優勢,加大招才引智力度,吸聚高新技術產業和人才落戶南通,加大科技人、財、物投入,讓科技型、都市型產業集聚崇川,與大開發形成互動局面。
          開發區將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與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并舉,拓寬思路,著力構建區域性技術創新體系。加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0.25億元,占比達24.02%,同比增幅48.63%,在三區中名列第一。加大獎勵力度,對獲得質量管理體系認證、環境管理體系認證、環境標志認證、清潔生產認證、社會責任標準認證的企業和產品(包括名牌產品)全年給予30多萬元的資金獎勵。對申報成功的各級各類科技項目給予文件規定的100%的資金匹配。做好引才引智服務工作。做好留學人員擇優資助經費申請工作,指導開發區邁特(南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王小曾博士申報“過飽和微乳技術制備紫新口服制劑”項目資助,獲資金補助50萬元。希望加強省級高新園區建設,加快吸引創業投資,加大高新技術產業引進力度,加大人、財、物投入,爭創全市區域一流科技服務體系,為全市創建創新型城市作貢獻。
        根據各縣(市)區提交的相關材料,按照《南通市2005年度縣(市)區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要點》,市考核領導小組經認真討論,確定2005年度各縣(市)區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考核分檔設獎:海安縣、啟東市、通州市為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優秀獎;海門市、如皋市、如東縣、港閘區、崇川區、開發區為黨政領導科技進步與人才工作進步獎。

        久久中文字幕人妻熟av女| 久久精品亚洲中文字幕无码麻豆| 日木av无码专区亚洲av毛片| 91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真人无码作爱免费视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永久在线| 日本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一区二区|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无码影院| 日本无码色情三级播放| 日韩中文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在线亚洲精品| 成人无码精品1区2区3区免费看| 一本加勒比hezyo无码专区|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中文字幕| 亚洲av无码成人精品区在线播放| 无码国内精品人妻少妇 | 亚洲人成无码久久电影网站| 无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看| 日日摸夜夜爽无码毛片精选| 7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天堂中文久久久久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观一 | MM1313亚洲精品无码| 久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夫の前で人妻を侵犯| 亚洲欧美精品一区久久中文字幕| 最近中文字幕电影大全免费版| а天堂中文在线官网| 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色婷婷久久综合中文久久一本| 乱人伦人妻中文字幕无码|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 三上悠亚ssⅰn939无码播放|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影院|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精品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级毛片无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