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有關部門: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關于大力推進全市農村有線廣播電視共纜傳輸雙入戶工程的意見》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二○○七年元月二十六日
關于大力推進全市農村有線廣播電視共纜傳輸雙入戶工程的意見
為充分發揮廣播電視特別是有線廣播在農村三個文明建設中的重要作用,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根據我市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現就在全市范圍內大力推進農村有線廣播電視共纜傳輸雙入戶工程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實施農村有線廣播電視共纜傳輸雙入戶工程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農村有線廣播事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有機內容,是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近年來,由于種種原因,農村有線廣播設備、線路日趨老化,入戶率和通響率下降,少數地方出現“線路不通、喇叭不響、設備閑置、人員缺乏”的現象,致使農村有線廣播處于半癱瘓和自然消亡的狀態,導致這一深受群眾喜愛的輿論宣傳工具的作用得不到應有發揮,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利用已經覆蓋全市的有線電視網絡實施有線廣播電視共纜傳輸雙入戶,使原來各自獨立的有線廣播網絡與有線電視網絡合二為一,維護隊伍合二為一,不僅可以節約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更為農村廣播在新形勢下功能作用的更好發揮提供了可能,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因此,共纜傳輸雙入戶是堅持科學發展觀,以科技手段振興農村有線廣播事業的最佳選擇和根本途徑。各縣(市)、區要充分認識實施有線廣播電視共纜傳輸雙入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認真組織實施雙入戶工程。
二、科學規劃,分步實施,分級投入,確保全市有線廣播電視共纜傳輸雙入戶工程順利推進。
近年來,全市農村有線電視進村入戶工作取得了快速發展,有線電視門樘入戶率突破70%,為實施農村有線廣播電視共纜傳輸雙入戶提供了物理基礎和技術手段。各地要堅持“科學規劃、合理配置、講求實效”的原則,認真編制總體技術方案。在區域規劃上,要以村為單位,對村域范圍內的有線電視網絡進行調整或完善,確保覆蓋所有村民;在頻點規劃上,要通過技術測試,避開本地調頻強臺,確保調頻信號穩定;在增設光節點和線路調整時,要科學、合理規劃,避免重復投入;在設備配置上,要采用4寸或6.5寸喇叭制成的音箱和經過檢測認證的設備,確保傳輸質量和收聽效果。在組織實施上,各地要堅持“一次規劃,分步實施”,首先按鎮村區域規劃布局,完成縣到鄉鎮和鄉鎮到村的共纜傳輸,然后完成村級分配網的共纜傳輸,最終實現有線廣播和有線電視雙入戶。要逐步配置鄉鎮音頻工作站,加快標準村級廣播室的建設,用新技術、新手段鞏固和發展農村廣播陣地, 提高廣播的通響率、入戶率。
根據國家“四級辦廣播”精神和“誰收益、誰負擔”的原則,實施雙入戶工程所需經費實行縣(市、區)、鎮、村共同負擔、分級投入。其中,縣(市、區)至鎮廣電站主干線的建設、運行和更新、維護及信號發射等所需經費由廣電部門負責;鎮廣電站至村廣播室的網絡、設備的建設、運行和更新、維護以及廣播用電、自辦節目等所需經費由鎮政府負責;村以下網絡、設備等所需經費由村負責;調頻音箱費用原則上由用戶承擔,有條件的地方可以采取集體籌一點、個人出一點的辦法解決。各地要從本地廣播事業現狀和實際出發,積極籌集資金,確保事業發展需要。
三、加強領導,大力推進,力爭在三年內完成全市農村廣播電視共纜傳輸雙入戶工程
根據全市廣播電視“十一五”規劃要求,全市計劃用3年時間,全面實施農村有線廣播電視共纜傳輸雙入戶工程,力爭使農村有線廣播的村、組通播率達100%,入戶率和通響率分別達到75%和90%以上,從根本上鞏固和加強農村廣播陣地。各縣(市)、區政府及有關部門要統一認識,給予高度重視,切實把實施雙入戶工程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各縣(市)、區廣電部門要充分利用有線電視網絡資源,認真制訂工作計劃,精心組織實施。各鄉鎮、村要根據本地實際,制訂實施方案,籌措資金,落實措施,扎實推進。
各地要將農村廣播電視共纜傳輸雙入戶工程實施情況列入鄉鎮、村工作考核范圍,加強考核、督查,并建立獎懲制度。市廣電局要加強技術指導,制定《南通有線調頻廣播與有線電視共纜傳輸雙入戶工程技術規范(試行)》,及時組織技術驗收,確保雙入戶工程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