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農業機械化既是農業先進生產力的體現,更是現代農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笆濉币詠恚鞯馗饔嘘P部門認真貫徹中央、省、市關于加快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決策部署,農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2005年底,全市農機總動力288萬千瓦,比“九五”末增長19.5%;高性能稻麥聯合收割機、機動插秧機、精少量播種機等先進適用機械有了長足發展;機耕水平穩定在90%以上,機電排灌、三麥播種與收獲、病蟲害防治機械化水平均達95%,水稻機收水平達85%,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近27%。但農業機械化總體水平還不能適應農業結構調整和可持續、健康發展的需要,不能適應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發展高效規模外向農業的需要。為加快發展全市農業機械化事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有力地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十一五”時期農業機械化工作的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
(一)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實現“兩個率先”、“跨越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緊盯2009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以促進農民增收為核心,以服務高效規模外向農業發展為重點,以科技和體制創新為動力,堅持政策引導與市場主導相結合、整體推進與重點突破相結合、農機與農藝相結合、地域平衡與因地制宜相結合、合理發展與更新換代相結合,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作業水平和服務水平,為加快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進程,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主要目標任務:到“十一五”期末,初步形成農牧漁業生產機械化協調發展的新格局,全市主要農作物生產基本實現機械化,部分有條件地區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農作物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全省領先。不斷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到2010年,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300萬千瓦,其中大中型拖拉機保有量達到2000臺以上,小型拖拉機調減至35000臺以下,淘汰更新聯合收割機1500臺,聯合收割機保有量達到5000臺,其中高性能機占70%以上,水稻插秧機6000臺以上,精少量播種機28000臺,秸桿還田機械2500臺,油菜播種機2500臺,果蔬保鮮庫容量達40000立方米以上。全市水稻種植、收獲機械化水平分別提高到45%和90%以上,油菜、玉米收獲機械化取得突破性進展。
二、加快農業機械化新技術、新機具的推廣步伐
?。ㄈ┘涌焱七M主要農作物生產機械化。重點推廣水稻機插秧技術,繼續鞏固和發展水稻收獲機械化,推進水稻生產向全程機械化、標準化、產業化方向發展。海安、如皋、如東、通州要全面提高水稻生產機械化水平和綜合生產能力,組織實施好優質糧食產業工程農機化推進項目。積極開發推廣技術先進、可靠性好、經濟適用的油菜種植和收獲機械。在玉米產區積極試驗示范玉米生產機械化技術,努力提高玉米生產機械化水平。
(四)大力發展高效特色產業生產機械化。建立特色農業機械化試驗示范基地,加快園藝、花卉苗木、蠶桑、“四青”等物種作物、漁業、畜牧、設施農業以及農產品冷藏、保鮮、加工、運輸等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示范推廣,促進特色主導產業的發展。繼續扶持建設市級農業機械化園區和示范基地,支持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引進吸收、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各地也要切實加強農機化示范基地的建設,充分發揮基地的引導、示范和帶動作用。到“十一五”期末,在全市不同區域建設不少于10個各具特色的高效農業生產機械化示范基地。
?。ㄎ澹┘涌燹r業機械裝備升級換代。積極發展高性能收獲、栽插、秸桿還田、播種、植保、噴滴微灌等多功能復式作業農機裝備,切實做好機電排灌和海安里下河及沿江沿海低洼地區排澇設施的更新改造工作,加快淘汰落后農業機械,推廣使用節能、節水、節藥、節種、節肥等環保節約型機械。積極探索精準農業機械化技術的試驗示范和推廣應用,使農機作業效率和農業機械化水平雙提高,農機作業成本和能耗雙下降。
三、進一步增強農業機械化科技創新能力
?。┰鰪妱撔乱庾R,外延擴大創新資源,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弘揚“三創”(創業、創新、創優)精神,健全農機與農藝相結合的工作機制,以市、縣農機技術推廣站和技術學校的科技力量為骨干,積極開展與有關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生產企業、相關部門的技術合作,開發、研制、引進適合本市油菜、玉米、花卉、苗木、“四青”等特種作物種植、海涂、灘涂養殖等所需的農業機械,努力構建原始創新和引進消化再創新的農機科技創新體系,不斷提高農機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七)強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認真貫徹《江蘇省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加強對農機裝備制造業發展的規劃指導和行業管理,引導農機工業健康有序發展。支持有條件的農機企業承擔研究開發任務,承擔或參與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建設。對農機制造企業生產銷售的農機產品,繼續實施稅率優惠政策。鼓勵農機企業引進國外先進適用技術,對引進重大裝備以及承擔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項目的企業,給予政策扶持。對市內企業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重要農機裝備產品,實施首購政策。對消化吸收再創新、核心技術國產化程度高的先進農機產品,優先納入政府采購范圍。
四、加強農業機械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八)加強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繼續加強農機推廣、教育培訓、技能開發等公益性職能,重點強化市、縣級基地建設,不斷增加投入、完善設施,為廣大農民和企業提供培訓、技術指導等公益性服務。各級農機技術推廣服務機構要加強與生產銷售企業、農民專業服務組織的協調配合,創新農機化技術推廣服務模式。要加強鄉鎮農機站(農業服務中心)的農機管理、服務職能,積極探索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新途徑。
?。ň牛┐罅Πl展多元化的農業機械服務組織。加強指導服務,引導農民通過機具、技術、勞動等要素的合作,建設農機專業協會、合作社、股份制專業服務公司等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引導農機服務組織創新服務機制,提高服務水平,實施品牌戰略,逐步做大做強農機服務產業。積極培育、規范農機銷售、作業和維修市場,加快農業機械技術服務中心建設,大力發展農機服務中介組織,建立健全覆蓋生產、銷售、科研的市縣相連的農機化信息網絡,全面提高農機服務水平。鼓勵支持農機跨區作業,擴大規模,拓寬領域,提高質量。到2010年,全市農機作業年收入達到20億元,其中農機跨區作業收入超過3.5億元。
?。ㄊ┨岣咿r業機械化人才隊伍素質。充實市、縣農機技術學校的師資力量,改善教學環境,更新教學設施,加強農機化人才培養基地建設。通過崗位培訓、技能培訓、送教下鄉、遠程教育等多種形式,不斷提高農機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積極推進農機職業技能鑒定工作,大力實施職業資格證書制度,將農機職業技能鑒定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和現代農民教育工程結合起來。“十一五”期間,全市培訓農機技能人才40000人次,通過農機職業技能鑒定6500人以上,為實現農機化發展目標提供人才保障。
?。ㄊ唬┘哟髮r業機械化服務組織的扶持力度。普通收費公路對農民個人和服務組織從事農機跨區作業的聯合收割機、插秧機及運輸聯合收割機、插秧機的車輛,免收通行費。高速收費公路對運輸跨區作業聯合收割機、插秧機的車輛免收通行費。對從事農機作業及相關技術培訓的收入,免征營業稅。金融、保險等部門要加大對農機服務合作組織的支持力度,放寬條件,簡化手續。切實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法》,農辦、民政、工商等部門要積極采取扶持政策措施,促進農機服務合作組織發展。
五、努力提高農業機械質量監管和安全生產水平
(十二)加強農機產品質量監管和標準化建設。制定和完善農機裝備生產企業市場準入和退出制度。建立健全農機質量投訴和質量調查工作機制,堅持打假和扶優并舉,加大執法檢查力度,規范市場秩序,維護農機生產企業和廣大農民的合法利益。加大執行農業機械化國家、行業、地方標準的力度,增強農機企業的標準化意識和應對技術壁壘的能力,提高農機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依法加強農機維修網點管理工作,制定農機維修崗位規范,實行農機修理工就業準入和職業資格證書制度。積極扶持區域性高性能農機維修中心建設,提高高性能機具的維修質量。
?。ㄊ┘訌娹r業機械安全生產工作。堅持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原則,將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納入安全生產目標考核內容和社會治安“大防控”體系,嚴格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強化農機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加大對農機安全生產的投入,改善農機安全生產設施裝備條件。各級農機部門要積極開展農機安全宣傳教育,不斷提高農機駕駛、操作人員的安全意識和法治意識,深入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農機、綜治、公安、交通、安監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經常性地開展農機安全生產檢查和專項整治活動,切實加強對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等農業機械及駕駛、操作人員的安全監督管理,切實提高農機牌證管理率,排除事故隱患,防止和減少重特大農機事故發生,促進農村道路交通安全生產形勢好轉。爭取建成全國首個“平安農機”示范市,到2010年農機萬臺死亡率比“十五”期末下降1.8個百分點。
六、加強對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領導
(十四)加強對農業機械化工作的領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是發展現代高效農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基礎性工作。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農業機械化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保障作用,將農業機械化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規劃 ,將農機化發展主要目標列入對各級政府的考核內容,要緊密結合當地實際,研究制定農機化發展的配套政策措施,明確長遠目標和階段性工作重點,加強目標責任考核,狠抓各項工作的落實。各級政府要牽頭建立農機化發展協調機制,統籌解決農機化發展過程中出現的諸如農機與農藝的結合、機耕道路與橋梁建造、農灌基礎設施更新改造、高效規模農業機械化示范基地建設、農機大戶機庫及農產品加工廠建設等一系列有關問題。各級農業機械管理部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式,落實目標任務,加強檢查考核,堅持依法行政,強化公共服務職能。
?。ㄊ澹┻M一步增加農業機械化投入。各級財政對農機化的投入要按不低于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逐年增長,重點加強對農機科技攻關、試驗示范、推廣和教育培訓等方面的扶持?!笆晃濉逼陂g,市級財政繼續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農民購置農機補貼,并根據我市農機化發展狀況適當調整農機購置補貼的品種和范圍。通過政府引導、財政扶持、市場配置等途徑,充分調動農民和農機服務組織投資農機化的積極性。采取多種形式,吸引工商資本、民間資本和外資等各類社會資金投入農機化建設,進一步完善以國家投入為引導、農民投入為主體、其他投入為補充的多元化農機投入機制。金融部門要適當降低對農民購買農機的信貸門檻,保險部門要積極開展農機保險業務試點,通過貼息貸款和降低保費標準等優惠政策,充分調動農民使用農機的積極性。各級農機管理部門要按照國家和省支持推廣的農業機械產品目錄,嚴格執行《財政部農業部關于印發農業機械購置補貼專項資金使用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財農〔2005〕11號),按照公開、公正、及時有效的要求,做好財政補貼農機具選型工作,嚴格程序,陽光操作,強化監管,充分發揮好補貼資金的作用,促進農業機械化事業快速發展。
二○○七年五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