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南通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為進一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改進工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拓展行政服務領域,促進黨風廉政建設,更好地服務基層和服務群眾,現就全市“四級便民服務網絡”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黨的十七大精神、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新南通的總體要求,堅持為人民服務宗旨,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創新公共服務體制,改進公共服務方式,加強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切實推進市、縣(市、區)行政審批中心、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村(社區)便民服務室“四級便民服務網絡”建設,集中辦理與經濟建設和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行政審批和服務事項,努力把中心(室)建設成依法行政、管理規范、運作協調、公開透明、廉潔高效的服務示范窗口。
二、工作原則
(一)堅持便民利民原則
推進便民服務工作,簡化辦事程序,減少辦事環節,科學設置窗口、篩選服務項目、確定工作流程,實行“一個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條龍服務、一次性收費”,為群眾提供更優更好的服務。
(二)堅持依法行政原則
嚴格依照法律法規辦理審批服務事項,規范工作程序和辦事行為。創新工作思路、科學編制流程,防止和杜絕違規收費,不作為、亂作為,以權謀私現象的發生。
(三)堅持因地制宜原則
從實際出發,整合現有人力、物力、財力資源,集約利用。對建有基礎的中心(室),要創新方式,深化內涵,夯實基礎,好中求優,做出品牌,打造亮點。
(四)堅持公開透明原則
開展“一套業務告知單、一套申報材料范文本、一套政策法規文件依據、一張辦公流程圖”公示文本活動,增強工作的透明度,方便群眾監督。
三、總體目標
2008年8月31日之前,全市按照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認真組織實施、嚴格檢查驗收的工作步驟,實現“四級便民服務網絡”的全覆蓋。從根本上解決群眾“門難找、人難見、政策難懂、事情難辦”的問題,實現村(居)民小事不出村(社區)、一般事情不出鄉(鎮)、各類行政、社會和公共服務不出縣(市、區)、市的服務目標。
四、組織形式
(一)市、縣(市)級行政審批中心
保持現有設置形式、管理模式不變。
(二)鄉(鎮)級便民服務中心
鄉(鎮)長是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建設的第一責任人,擔任領導小組組長,由一名副職分管便民服務中心工作,兼任便民服務中心主任,配備一名綜合素質好、管理水平高、協調能力強的干部兼任便民服務中心的常務副主任,具體負責中心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對各部門選派到中心工作的人員,各鄉(鎮)要認真把關,精心挑選,并保持相對穩定。
(三)村(社區)級便民服務室
便民服務室可以設在村(社區)辦公場所,也可以單獨設立。服務室在村(社區)黨組織、村委會(居委會)領導下開展工作,村(社區)長(主任)為便民服務室第一責任人,配備代辦員1名,代辦員由村委會(居委會)干部兼任。
五、工作職責
(一)市、縣(市)級行政審批中心
市及各縣(市、區)行政審批服務中心建設要鞏固提升業已形成的較為成熟的管理經驗和模式,各窗口在受理行政審批許可事項的同時,要盡可能地把便民服務事項納入其中,進一步拓寬中心的服務功能,加強對鄉鎮便民服務中心的業務指導。
(二)鄉(鎮)級便民服務中心
1.組織協調有關部門和各基層站所依法辦理進中心的審批服務事項;
2.負責制定各項規章制度、管理辦法并組織實施;
3.負責對服務窗口及其工作人員進行管理考核;
4.負責處理對窗口工作人員違規違紀行為的投訴;
5.對需上報上級行政審批服務中心辦理的審批事項,提供咨詢代辦服務。
(三)村(社區)級便民服務室
村(社區)便民服務室建設要按照社會化管理、多功能服務的方向性要求,主要發揮咨詢、引導、陪辦、代辦服務功能。
1.為申辦人提供政策咨詢服務;
2.為申辦人開具相關證明材料;
3.為申辦人全程代辦鄉(鎮、街道)便民服務中心公布的代辦事項;
4.其他適宜受理的事項。
六、建設標準
(一)市、縣(市)級行政審批中心
在現有建設標準的基礎上,實現“兩集中、兩到位”(部門行政審批職能向一個處室集中,審批處室向行政審批服務中心集中,審批項目進中心到位,部門向中心窗口授權到位),做到“三結合”,即:以行政服務中心為依托,重點加強電子政務、電子監察建設,逐步實現有形大廳與虛擬網絡相結合;以便民服務為重點,不斷拓展服務內容(將政府部門、交易中心、社會團體、中介機構等統一整合進中心),做到行政審批與便民服務相結合;以地方政府為主體,強化便民服務中心的管理和監督,做到大力推廣建設與加強日常管理相結合,努力為群眾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服務。未建審批服務中心的區,要抓緊籌劃,參照已建的縣(市)行政審批中心標準建立。
(二)鄉(鎮)級便民服務中心
各鄉(鎮)要在服務場所的位置、樓層、面積以及辦公自動化條件是否方便群眾、方便辦事等方面通盤考慮,按照寬敞整潔、經濟實用的要求,加強鄉(鎮)辦公場所的整合,從而形成切合自身實際的新建、整合等多種形式的鄉(鎮)便民服務中心場所。要將與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單位統一進駐“中心”。窗口的設置要根據業務量的大小合理確定,可分為常設窗口、定期辦公的窗口、機動窗口和代理窗口。要堅持以服務經濟、方便群眾為標準,按照“一事一地、充分授權、規范收費、限時辦結”的運行原則,將基層站所面向企業、群眾開展的各類面廣量大、經常性的直接便民服務事項納入中心辦理,還要把權限在上級的行政許可、服務事項開展的初審、勘查、轉報和代理服務納入中心統一辦理,并根據審批事項的不同類型,實行直接辦理制、承諾辦理制、并聯辦理制、上報代理制、一次告知制、否定報備制、扎口收費制等多種辦理制度,為企業、基層和群眾提供全方位、零距離和一站式的服務。
(三)村(社區)級便民服務室
村(社區)便民服務室建設要滿足最基本的“六個一”要求,即一塊牌子、一間辦公室、一套管理制度、一名工作人員、一部電話、一套服務臺帳。有條件的村(社區)要結合村級公共服務中心的建設,拓寬服務功能,提升服務擋次。
七、工作要求
(一)統一思想認識
“四級便民服務網絡”建設是踐行胡錦濤總書記“要扎實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提高為經濟社會服務、為人民服務的能力和水平”重要講話的具體體現,是服務基層、服務群眾的有效載體,必須切實提高對這項工作的思想認識,進一步把思想統一到便民、惠民服務上來。
(二)加強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是“四級便民服務網絡”建設的責任主體,要明確分管領導,建立組織機構,健全便民服務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紀檢監察協調、部門配合、審批中心監管、服務中心(室)共建”的便民服務工作機制,加大考核力度,推進“四級便民服務網絡”建設。
(三)強化督查指導
各級紀檢監察機關要加大對“四級便民服務網絡”建設的推進和督查力度,對集中辦公場所不到位、設施不到位、人員不到位、事項不到位、運轉不到位等情形的要嚴肅紀律,限時進行督查。督查情況由市監察局定期通報,確保高效、有序、健康開展此項工作,在規定的時限內完成目標任務,促進我市社會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規范化、系統化、現代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