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下午,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張國華主持召開十三屆市政府第59次常務會議,研究部署相關工作。
會議討論并原則同意《南通市沿海前沿地區重點中心鎮實行“區鎮合一”管理體制的指導意見》。會議指出,在沿海前沿地區重點中心鎮實行“區鎮合一”的管理體制,是貫徹全省沿海地區發展工作推進會精神,落實中央編辦和省委、省政府“擴權強鎮”要求,“奮力領先江蘇沿海開發”、促進我市城鄉一體化發展的一項重要舉措。會議認為,按照全省沿海地區發展工作推進會的要求,目前我市沿海前沿區域部分重點中心鎮已經具備較大的人口規模、產業規模和經濟規模,適應形勢要求進一步調整管理體制、激發發展活力、加快開發進程已經勢在必行。會議明確了實行“區鎮合一”過程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六個問題。一是創新管理體制,充分體現“小政府、大社會”的要求和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二是擴大管理權限,給予沿海試點園區(鎮)充分的縣級經濟社會管理權限,尤其是經濟權限。三是增強發展活力,讓沿海試點園區(鎮)在規劃建設、招商引資、社會管理以及農村工作等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權。四是落實配套政策,按照一體化要求推進社會保障、生態環保、醫療衛生以及干部人事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發展進程,進一步優化沿海地區的發展環境。五是因地制宜、有序推進,在機構設置上保持靈活性,不求上下對口、不能千篇一律。六是認真組織實施,按照先行先試的要求加快推進。
會議討論并原則同意《南通市市區便民攤點管理暫行辦法》,要求市各有關部門密切配合、通力協作,共同解決好市區便民攤點的管理問題,確保在滿足市民需求的同時保持良好的城市形象。一是要“疏堵結合”,充分體現有序管理的要求;二是要合理布局,選擇比較合適的區域、地塊集中設置攤點;三是要“條塊結合”,由區為主實施,市各有關部門給予指導和支持;四是要按照“誰建設、誰管理”的原則確定管理主體;五是要優先考慮集體經濟經營的模式;六是要制定相關配套政策,簡化審批手續、嚴格準入標準、合理確定收費,對所有經營者一視同仁;七是要強化日常監管,不斷提高經營管理水平。
會議聽取了關于我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的調研報告,原則同意課題組提出的工作建議。會議指出,加快農業產業化發展,既是促進農業持續增效、農民持續增收的有效途徑,也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項重要舉措。會議認為,我市農業產業化已經具備了很好基礎,形成了鮮明特色,在高效設施農業、農業園區建設、產業化組織發展以及標準化品牌建設等方面均取得了明顯成效。但對照農業現代化的要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必須采取有效措施盡快予以解決。會議要求,在“十二五”時期,要圍繞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這條主線,走出具有南通特色的農業現代化道路。一是提高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要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具有南通特色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和作業方式。二是推進高效規模化生產。要大力推進土地流轉,擴大農民增收空間,提升農業發展層次。要積極發展高效農業、設施農業、休閑農業、外向型農業和生態農業,促進農業的園區化,改變農業的傳統結構。三是要注重完善體制機制。要做大做強農業龍頭企業,培育壯大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加快發展現代流通業態。四是要打造一批農產品知名品牌。
會議聽取了關于2011年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進展情況的匯報。會議指出,為民辦實事項目是市政府向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作出的莊嚴承諾,必須抓緊推進,確保完成,不能失信于民。
會議聽取了全市安全生產監管工作情況匯報,原則同意市安監局提出的相關工作建議。會議指出,當前,全國安全生產形勢十分嚴峻,已經引起了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各地、各部門一定要牢固樹立科學、安全、可持續的理念,處理好速度質量效益的關系,堅決守住安全生產這條紅線。會議認為,我市今年以來的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但任務依然繁重,不能有絲毫麻痹。一是要始終突出以人為本,全面貫徹落實好國務院第165次常務會議關于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的主要精神。二是要抓好重點領域、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安全生產工作,突出圍繞工程、道路、水上、市場以及娛樂場所、儲運基地、危化品、特種設備等領域,登記造冊、完善預案、明確措施,保持高度警惕,確保生產安全。三是要嚴格落實責任,實行“行政首長負責制”,尤其要落實好“第一責任人”的責任。要確保做到監管全覆蓋和有效覆蓋,特別是對小企業和偏遠地區的企業要進行“拉網式”排查,采取最嚴格的監管措施。四是要集中各方面力量、采取各種技術手段加強安全監管,對重點隱患進行掛牌督辦。
會議還研究和討論了其他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