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辦發〔2016〕144號 2016年11月4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蘇通科技產業園區管委會,通州灣示范區管委會,市有關部門和單位:
近年來,我市畜禽養殖業呈現向好發展態勢,生產能力顯著增強,規?;潭炔粩嗵岣?,生態養殖加快推進,產業基礎日趨完善,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保障畜產品有效供給發揮了積極作用。但也暴露出養殖布局不夠合理、農牧結合不夠緊密、產業融合不夠深入及畜禽養殖污染日益凸顯等問題。為促進我市畜禽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根據國務院《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國發〔2015〕17號)和農業部《關于打好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農科教發〔2015〕1號)精神,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ㄒ唬┛傮w思路
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的總體部署,以畜禽產業健康發展為目標,進一步調整優化畜禽產業區域布局,推進生產生態協調發展,加快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走出一條“產業布局合理、經營規模適度、市場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可持續”的現代畜牧業發展新路子,為全市農業基本現代化建設和農民增收多作貢獻。
?。ǘ┗驹瓌t
——生態優先、合理布局。根據畜禽產業基礎、區域環境承載能力、土地消納指數等因素,在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的前提下,統籌兼顧,科學合理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實現畜禽產業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雙贏”目標。
——源頭管控、控量提質。推進畜禽規模養殖,加快淘汰散養戶,壓縮小規模養殖數量,不斷提升大中型規模養殖比重。嚴格控制畜禽養殖總量,保護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有序實施禁養區畜禽養殖場關停、轉遷工作。
——防治結合、生態循環。大力發展農牧結合、畜地平衡的畜禽規模養殖,進一步探索畜禽生產低碳減排、資源化利用的有效途徑,推進畜禽生產向循環利用、生態友好型轉變,促進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產業融合、安全高效。著力構建畜禽產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加快畜牧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大力發展畜禽產品精深加工,推進生產、加工、銷售全面協調發展。
?。ㄈ┌l展目標
到2020年,全市畜禽產業區域布局科學,生態綠色水平明顯改善,實行畜禽養殖總量控制,肉蛋奶總產量穩定在100萬噸,生豬大中型規模養殖占比80%以上,每個縣(市)建成2~3家全產業鏈生豬屠宰企業。以畜禽養殖為重點,切實加強農業污染治理,規模養殖場全部配套糞污處理設施,飼養量5000頭以上的豬場全部實現沼氣發電并網,到2017年、2020年規模養殖場治理率分別達到90%、100%,形成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匹配、與種植業布局相協調的現代畜牧業生產格局。
二、提升畜禽產業發展水平
?。ㄒ唬﹥灮a業布局,控減養殖總量。
各地要統籌考慮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畜產品供給安全與環境承載等因素,按照環保部《畜禽養殖禁養區劃定技術指南》,在與生態紅線保護區域和永久基本農田紅線保護區域相協調的前提下,以飲用水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城鎮居民區、文化教育科學研究區等區域為重點,兼顧江河源頭區、重要河流岸帶等對水環境影響較大的區域,科學劃定畜禽養殖禁養區,正確處理好畜牧業生產與環境保護的關系。要按照“種養結合、畜地平衡”的原則,科學制定畜牧業發展規劃或畜禽養殖布局調整方案,依據農地配套標準科學確定畜禽養殖的品種、規模、總量。對長江、通榆河等重點流域保護區實行養殖總量嚴格控制,對單位面積耕地畜禽承載壓力較大的區域堅決調減養殖總量。全面開展禁養區養殖情況調查摸底,制定關閉搬遷實施方案,按照上級有關要求完成禁養區養殖場(小區)、養殖專業戶關閉搬遷工作。
(二)優化業主結構,培育新型主體。
發揮市場調節、規范管理和環境整治等多重作用,加快淘汰散養戶,壓縮小規模養殖數量,提升大中型規模養殖比重,力爭生豬大中型規模養殖比重年均提高4~5個百分點。以家庭農場培育為重點,鼓勵本地養殖場(戶)擴規模、提檔次、上水平,支持其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增加土地流轉,建設廢棄物收集、貯存、處理和利用設施,引導其向專業化畜禽養殖和種養結合型家庭農場轉化。深入開展畜禽養殖示范創建活動,規范養殖行為,提升標準化規模養殖水平,力爭“十三五”期間全市新增100家畜禽養殖示范基地。
?。ㄈ﹥灮阵w系,提高監管能力。
建立健全畜禽產業科技示范推廣體系,加快鄉鎮畜牧獸醫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提高基層畜牧技術推廣服務能力。加強動物疫病防控,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進一步落實防疫責任制,在常年防疫的基礎上,認真組織春秋兩季集中防疫和夏季高溫消毒“三大行動”。創新動物衛生監管機制,加快構建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長效監管體系,確保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措施落實到位。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建立完善畜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確保不發生區域性重大動物疫情和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ㄋ模┕膭钫託獍l電并網,推動生態循環農業發展。
認真總結畜禽養殖沼氣發電并網試點工作經驗,努力形成可復制、能推廣的沼氣發電并網模式。規模養殖場大力推行“規模養殖+沼氣發電+綠色種植”的循環農業模式,配套建設大型沼氣發電并網工程。農村非規?;B殖密集區大力推行“分戶收集+集中處理+沼氣發電”的綜合利用模式,立足縣域范圍,合理設置非規模化畜禽養殖糞污集中處理中心,實行畜禽糞污分戶收集、集中處理、能源化利用。積極爭取國家農業綜合開發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建設,鼓勵建設與沼氣發電并網相配套的生態循環農業基地,支持沼液管道輸送、田間蓄貯、車輛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沼液的使用效率和覆蓋面。力爭到2016年底,全市建成沼氣發電并網項目60個,萬頭以上豬場實現“全覆蓋”,建成非規?;笄蒺B殖糞污集中處理沼氣發電并網示范項目3個。
(五)鼓勵龍頭帶動,促進農民增收。
大力發展服務型畜牧合作組織,鼓勵畜禽規模養殖企業、家庭牧場之間加強橫向聯合,建立協會或合作社,積極發展畜禽流通、加工增值等多種形式的合作,增強養殖環節的市場競爭能力。鼓勵龍頭企業與畜禽養殖基地和養殖戶合作,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企場掛鉤”等產業合作機制。積極探索“訂單養殖”,由龍頭企業與農民簽約,統一供應種苗、飼料并提供技術指導,農民養殖成熟后由企業統一收購,促進企業和農民的雙贏合作。力爭到2020年,全市85%以上的規模養殖場戶通過合作社、“公司+場戶”等形式參與各類新型畜牧業合作經營。
?。┕膭町a業融合,促進養殖、加工一體化發展。
大力發展畜禽產品精深加工,扶持畜禽養殖龍頭企業、大型屠宰加工企業通過參股、收購、自建等方式向上下游延伸,培育一批有養殖基地、有加工廠、有銷售網絡的產業化經營示范企業,打造一批畜禽產品精深加工區,推進畜牧業生產、加工、銷售全面協調發展。創新畜產品流通業態,在推進農超對接、直供直銷的基礎上,積極發展電子商務等新型業態,引導各類市場主體在知名電商平臺開設畜產品營銷網店,拓寬銷售渠道。深入推進生豬屠宰行業清理整頓,科學合理設置生豬屠宰企業,引導屠宰企業轉變經營方式,鼓勵支持企業從生產工藝、設施設備、檢驗檢疫、環境保護等方面開展標準化改造,提高行業技術裝備水平,提升質量安全保障能力。
三、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
?。ㄒ唬﹪栏癍h境準入,控制畜禽源頭污染。
新建、改建和擴建規?;笄蒺B殖場,應當符合畜牧業發展規劃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規劃,滿足動物防疫條件,按照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環境影響評價,落實“三同時”制度,辦理有關環保備案或審批、驗收手續。環境影響評價等級嚴格執行《環保部建設項目分類管理名錄》要求,不得擅自降低等級,未依法履行環保登記或審批、驗收手續,不得投產。指導督促畜禽養殖場(戶)實行人居環境與生產環境分離,保持合理的衛生防護間距,做到雨污分離、干濕分離,根據養殖規模配套建設糞污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設施,實現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畜禽養殖場(戶)不能自行消納污染物的,當地政府要協調其與周邊種植戶建立糞肥供應關系,或由糞污收集處理中心、專業污染治理服務組織代為處置。
?。ǘ┳⒅胤诸愔笇В龠M畜禽糞污治理利用。
各地要把農牧結合作為破解畜禽養殖污染難題的重要手段,努力打通畜禽糞污還田利用通道,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形成多路徑、多形式、多層次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的新格局。小散規模養殖場(戶),應當建有與飼養規模匹配的能存貯60天左右的蓄糞池,實現畜禽糞污就近還田利用。非禁養區畜禽規模養殖場(戶)要按照“一匹配二分離三配套”的要求,實行養殖規模與耕地面積匹配,推行雨污分離、固液分離,配套堆糞存儲、沼氣發酵和工程處理等設施,實現資源化利用。大型規模養殖場要根據周邊環境承載力和生產實際現狀,選擇清潔回用、環保達標排放等工業化方法進行多級處理,同步推進養殖污染防治和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畜禽飼養密集區所在地政府要規劃建設糞污集中處理中心,組建畜禽糞污收運專業服務隊,大力推廣“戶用蓄糞池+田頭調節池+大田利用”模式,實行畜禽糞便分戶收集、集中處理、循環利用。鼓勵有機肥加工企業與大型養殖企業、糞污處理中心對接,以畜禽糞污為生產原料進行有機肥加工,實現畜禽糞污利用的資源化、產業化、商品化。
?。ㄈ┘訌姯h境執法,推動畜禽養殖長效監管。
各地要建立健全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長效監管機制,強化部門聯動執法,依法查處各類畜禽養殖違法行為。對在禁養區違建的規模養殖場(戶),要依法責令停止違法行為,拒不停止違法行為的要依法作出行政處罰,并報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拆除或者關閉。對未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未建設污染防治配套設施或自行建設的配套設施不合格的,要依法作出處罰。對畜禽養殖過程中,未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收集、貯存、處置畜禽養殖廢棄物的,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畜禽規模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等法律法規,堅決予以查處。
四、保障措施
?。ㄒ唬娀瘜俚毓芾怼8骷壵局鴮π笄莓a業發展和環境保護協調發展高度負責的態度,不斷增強對農業生態文明建設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切實將畜禽產業健康發展作為加強“菜籃子”建設、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的一項重要任務,加強組織領導,科學制定規劃,分解工作任務,落實推進措施,強化督促檢查,確保取得實效。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按照職責做好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協助環境保護、農業行政等主管部門做好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工作,定期將畜禽養殖情況通報有關主管部門。鼓勵各地基層自治組織制定和實施有關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置的“村規民約”,對本地居民開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宣傳教育,發現畜禽養殖污染環境的,應當及時勸阻并向當地政府或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報告,努力形成畜禽養殖污染群防群治格局。
(二)強化部門聯動。各有關部門要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畜禽產業健康發展工作。農業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深入調查研究,科學編制畜牧業發展規劃,加強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的指導和服務,統籌協調畜禽產業健康發展。環保部門要依法加強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的統一監督管理,嚴格環境影響評價,對相關違法行為及時依法查處。國土部門要規范畜禽養殖用地管理,切實保障規?;笄蒺B殖用地需求,加強畜禽養殖用地的執法巡查,對未備案的畜禽養殖用地及時告知鄉鎮政府進行督促糾正。規劃部門要做好規模畜禽養殖場的規劃服務工作。水利部門要結合“四位一體”巡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通報相關部門和單位,有效進行處置。科技部門要積極推進畜牧科技創新,為畜禽產業健康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發展改革、財政部門要強化政策扶持,加大項目建設投入力度。食藥監、工商、質監、商務部門要加強畜禽產品市場準入和質量安全監管。統計、物價等部門要加強畜禽生產、銷售和價格的統計監測。
?。ㄈ娀萍贾?。積極推進科技與產業有效對接,圍繞制約畜牧業發展的重大科技瓶頸、重點領域開展科技攻關和開發利用。圍繞畜禽健康養殖、糞污達標治理、畜產品精深加工等方面,組裝集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新技術、新模式。創新技術推廣機制,大力實施“畜牧業科技入戶”、“新型農民培訓”等工程,重點抓好優質畜禽生產、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等實用科技的普及推廣,努力提高科技支撐水平。
?。ㄋ模┩晟品龀终摺_M一步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建立畜禽禁養區養殖場(戶)關停、搬遷激勵機制,在禁養區養殖業退出過程中,要注意保護農民利益。積極整合和調整資金投向,鼓勵和支持涉農資金與農村環保資金整合,集中資金加快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畜禽養殖污染防治設施提升、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等工程的建設。創新金融服務,探索土地承包經營權質押貸款、圈舍、活體畜禽抵押貸款等新型抵押模式,切實解決“貸款難”問題。完善畜牧業保險政策,擴大畜禽投保覆蓋面,探索開展生豬、家禽價格指數保險試點,增強畜牧業抗風險能力。
(五)強化督查考核。各級政府要切實加強畜禽產業健康發展工作的檢查考核,要把畜禽糞污治理和綜合利用、生豬大中型規模養殖等現代畜牧業發展指標納入生態文明建設和農業農村工作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加大權重,加強督查,加壓推動。對在畜禽產業健康發展和畜禽糞污治理工作中,作出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予以表彰獎勵;對出現重大動物疫情、重大畜產品質量安全事故以及畜禽養殖污染造成環境重大影響的,予以責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