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22日,市政府辦公室印發《南通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現將主要內容解讀如下:
《規劃》出臺背景
“十四五”是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也是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勝利、繼續推進美麗南通建設的關鍵時期。省委勉勵南通爭當“一個龍頭、三個先鋒”,打造江蘇發展新增長極,要求南通高起點、大手筆建好江蘇開放門戶,融入蘇南、擁抱大海,實現更多的“天塹變通途”,再來一次高質量發展的“滄桑巨變”。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江蘇重要講話指示精神,更高水平謀劃南通綠色轉型和生態修復,統籌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高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走出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南通路徑,促進南通市生態環境質量根本改善,根據《江蘇省“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以及《南通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南通市組織編制《南通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規劃》把握主要原則
注重把握三個方面原則。一是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污染治理、環境安全、能力建設等領域短板,提高環境治理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污染治理方面,實施減污降碳協同、PM2.5和O3污染防治協同、區域聯防聯控協同“三大協同”戰略,推進長江上下游、左右岸協同治理。環境安全方面,強化“三線一單”剛性約束,對危廢、化學品等風險源從嚴管控。能力建設方面,強化污染收集處理、監測監控、執法監管等能力提升。二是強化源頭治理。將源頭治理作為根本策略,設置“強化源頭管控,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章節,進一步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推進產業結構綠色轉型、構建清潔低碳現代能源體系、著力打造綠色交通體系。在其余章節中,明確加大低VOCs含量原輔材料源頭替代力度、實施區域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管理等源頭治理舉措。三是凸顯南通特色。明確沿江沿海生態景觀帶、長江生態修舉示范區建設等生態保護修復任務,充分彰顯南通濱江臨海的區位特色。持續推進八大重點行業提檔升級、工業園區限值限量管理等綠色低碳轉型舉措,深化推進生態損害賠償實踐引領區建設、生態環境政策集成改革試點等改革創新工作,切實增強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內生動力。
《規劃》主要內容
第一章,分析了發展基礎和面臨形勢。工作成效方面,我市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顯著,綠色轉型發展成效彰顯,污染防治攻堅力度空前,人居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環境執法監管日益完善,環保制度改革全面深化。機遇挑戰方面,“一帶一路”、長三角一體化和長江經濟帶三大國家戰略在南通疊加并向縱深實施,高質量發展進入全面推進階段,為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雙贏”帶來重大機遇。同時,外部形勢復雜多變,碳達峰目標任務艱巨,環境質量改善難度加大,全民共享共治體系尚未形成。
第二章,明確了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及規劃目標。要以碳達峰、碳中和為引領,以減污降碳協同治理為抓手,以源頭治理作為根本策略,以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為支撐,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整體保護,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讓優質生態環境成為美麗南通建設中最鮮明的底色。《規劃》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系統謀劃,協同推進;以人為本,共治共享;問題導向,精準治污;改革創新,彰顯特色”為基本原則,提出了“到2025年,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新進步、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美麗南通展現高顏值”的總體目標,設置綠色低碳發展、環境質量、生態環境治理、生態系統保護、公眾滿意度等五大類25項重點指標。
第三章,提出了重點任務。包括“強化源頭管控,提升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應對氣候變化,加強溫室氣體排放控制”“堅持協同控制,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堅持三水統籌,鞏固提升水環境質量”“強化陸海統籌,守護海洋生態環境”“推進系統防控,提升土壤和農村環境”“加強生態保護,提升生態服務功能”“夯實環境基礎,營造宜居城市環境”“嚴控環境風險,保障環境健康安全”“深化改革創新,健全現代化治理體系”“實施精準監管,提升治理現代化水平”等11項重點任務。
第四章,梳理了重點工程。圍繞大氣環境質量提升、水環境綜合治理、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環境保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區域環境風險防控、環境監測監控能力及執法能力提升等八大類別,編排163項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程,計劃總投入364億元,并從全面提升生態環境質量、有效防范環境風險、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持續加強、生物多樣性得到有效保護等方面進行生態效益分析。
第五章,制定了保障措施。從健全組織領導、加大資金投入、強化工程管理、嚴格考核評估、完善監督機制、加強隊伍建設等六個方面,明確《規劃》實施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