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政辦發〔2024〕10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各直屬園區管委會,市各委、辦、局,市各直屬單位:
《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家衛生城市長效管理的實施意見》已經市人民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
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4月10日
關于進一步加強國家衛生城市長效管理的實施意見
為持續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加強長效管理,提高規范化、科學化、制度化管理水平,根據《國務院關于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的意見》(國發〔2020〕15號)、《全國愛衛會關于印發〈國家衛生城鎮評審管理辦法〉和〈國家衛生城市和國家衛生縣標準〉〈國家衛生鄉鎮標準〉的通知》(全愛衛發〔2021〕6號)和《省愛衛會關于印發江蘇省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實施方案的通知》(蘇愛衛〔2021〕2號),結合我市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愛國衛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豐富愛國衛生工作內涵,推動健康中國行動落地見效,持續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進一步夯實工作基礎、強化過程管理、健全長效機制,推動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著力構建黨委領導、政府主導、多部門協作、全社會參與的衛生城市長效管理體系,不斷提升國家衛生城市管理水平,為群眾提供整潔優美健康的生活環境。
二、基本原則
(一)強化屬地管理責任。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壓實各縣(市、區)衛生城市(衛生縣)長效管理主體責任,充分發揮街道(鄉鎮)和社區(村)的基礎性作用,依托網格化社會治理體系,推進國家衛生城市長效管理任務有效落實。
(二)明確部門監管責任。按照“誰主管、誰負責,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各部門、各單位負責牽頭推進本行業和監管單位的國家衛生城市長效管理任務,明確責任部門和責任人,完善長效管理制度,保障長效管理工作有序推進。
(三)壓實企業商戶責任。各類企業、商戶依法承擔環境和衛生管理責任,負責落實門前“三包”、健康教育、病媒防制等長效管理工作要求。
(四)營造良好社會氛圍。廣泛開展衛生城市宣傳、健康教育等活動,動員全社會和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國家衛生城市長效管理,引導市民做好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自覺踐行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不斷提升健康素養水平。
三、重點任務
(一)大力普及衛生健康知識。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結合愛國衛生月、世界無煙日、全民健身日等主題宣傳活動,多層次、全方位宣傳衛生健康知識,引導居民掌握健康技能。在車站、機場、廣場和公園等人群集中的重要公共場所,開展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宣傳,提高居民健康素養。加強學校健康促進與教育工作,優化中小學健康教育課程設置,開展經常性健康教育課外宣傳、教育和實踐等活動,科學指導學生有效防控近視、肥胖等健康問題。在機關、企事業單位中開展工作場所健康促進與教育,改善機關和企事業單位衛生環境和體育鍛煉設施,提高干部職工健康意識。積極開展無煙環境建設,學校、醫院、社區、機關、企事業單位等應在日常健康教育活動中,把煙草控制作為重點宣傳內容,持續鞏固無煙黨政機關、無煙醫療衛生機構、無煙學校建設成果,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低于國家和省相關標準要求。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提高居民參加體育鍛煉意識,培養運動習慣,掌握運動技能。大力推進健康縣區、健康鄉鎮和健康村、健康社區、健康企業、健康機關、健康學校、健康促進醫院、健康家庭等健康細胞建設,加強健康步道、健康主題公園建設,營造健康生活方式的支持環境和氛圍。全市居民健康素養水平持續提升。
(二)持續推進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加大對老舊小區、城中村、城鄉結合部、背街小巷、建筑工地等重點區域環境衛生整治力度,著力解決衛生死角、違章搭建、亂堆亂放、占道經營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結合實施“鄉村振興百村示范、農村人居環境千村整治”工程,持續鞏固提升環境治理成果。完善清掃保潔制度,提高主次干道和街巷保潔水平。加強道路維護,確保路面平坦,功能完善,整潔有序,照明設施完好,基本消除易澇積水點。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細化水平,保持戶外廣告、建筑立面整潔,市容環衛責任制有效落實,機動車、非機動車有序規范停放,畜禽飼養符合規定。及時清理河道、湖泊等水體及岸坡垃圾雜物,確保無污水直排現象。定期對公園、道路綠化及其他綠地進行整理修理,確保樹木花草養護良好。推行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生活垃圾分類收運、密閉存放、及時清運,處理設施分類配置、運行達標。污水管網覆蓋率和污水收集率達標,船舶污染物、塑料垃圾治理效果良好,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完善。推進廁所革命,消滅露天糞坑和旱廁,重點行業、重點單位公廁達到二類以上標準,公廁清掃保潔及時到位,所有公廁不得收費。
(三)不斷提升農貿市場建管水平。修訂完善農貿市場建設規劃,做好新建農貿市場規劃設置,持續推進農貿市場改造升級。督促農貿市場主辦方嚴格落實市場管理主體責任,做到經營區域科學設置、干凈有序、管理規范。市場衛生管理制度、功能分區平面圖及健康教育、農藥殘留等信息上墻公示。完善防塵、防蠅、防鼠、防蟲設施,餐飲、散裝食品等攤販食品安全基本達標,不污染周邊環境。鮮活水產品交易區域應配備蓄養池、宰殺操作臺、廢棄物桶等設施。活禽銷售區域相對獨立設置、功能分區合理,配備排風、供排水、消毒等設施設備,實行隔離宰殺,廢棄物按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嚴格落實定期休市和清洗消毒制度,逐步實現市場無活禽交易。禁止非法交易和宰殺野生動物。加強市場內和市場周邊清掃保潔,徹底清理衛生死角,垃圾日產日清。市場公共廁所達到二類以上標準,有專人保潔。臨時便民市場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保障周邊市容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和群眾正常生活秩序。到2025年,建成區內農貿市場基本達到標準化建設要求,各級各類農貿市場和疏導點規范管理率達到100%。
(四)嚴格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要求。加強大氣污染治理,對工業企業、建筑工地、道路和港口揚塵、機動車等移動源,以及露天焚燒、餐飲油煙等城鄉面源,散煤燃燒等涉氣污染源持續開展治理,無煙囪排黑煙現象,無露天焚燒秸稈、垃圾現象,環境空氣質量良好或持續改善。實施噪聲污染防治行動,控制市區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55分貝,聲功能區夜間環境質量達標率≥75%。全面整治污水亂排現象,消除黑臭水體。建立水源地污染來源防護和預警、水質安全應急處置以及凈水廠應急處理等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均按要求開展水質監測,水質達標率達到100%。規范醫療廢棄物暫時貯存場所管理,醫療廢棄物分類、收集、轉運、處置符合國家要求,醫療廢物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五)著力強化重點場所衛生管理。全面落實公共場所衛生信息公示制度,實行衛生監督量化分級管理,在醒目位置公示衛生許可證、衛生信譽度等級和一年內的衛生檢測報告、從業人員健康合格證明。公共場所保持室內外整潔,嚴格落實消毒保潔措施。小浴室、小美容美發店、小歌舞廳、小旅店等“四小行業”衛生許可和從業人員管理規范,設施完善,物品擺放有序。公共浴室有禁止性病、傳染性皮膚病患者入浴標識,理發店有頭癬、皮膚病患者專用工具。學校按標準配備校醫或專(兼)職保健教師,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工作人員,傳染病、常見病(近視、肥胖等)防控措施落實到位。督促用人單位依法開展職業病危害項目申報、職業健康檢查、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監測,嚴防重大職業病危害事故發生。
(六)切實保障食品飲水安全。完善食品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制定預案并進行演練。落實食品生產經營單位信息公示要求,對食品生產經營單位實施風險分級管理,食品經營許可或小餐飲信息公示卡、健康證以及相關制度均在醒目位置公示。加強小餐飲店、小食品店、食品小作坊及周邊日常衛生監管,嚴禁隨意傾倒垃圾、污水。積極推行明廚亮灶,完善防蠅、防塵、防鼠設施,店內外干凈整潔。積極推廣分餐制和公筷制,大力倡導“光盤行動”。完善飲用水安全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制定預案并進行演練。集中供水單位取得衛生許可證,配置必要的水質檢驗設備和檢驗人員,落實飲用水衛生日常管理措施。加強二次供水規范化管理,建立健全二次供水設施的規劃、設計、建設、運行維護、水質監測與公示的全過程管理長效機制。居民小區直飲水設施安全,信息公示規范,原水和出水水質符合要求。
(七)繼續優化疾病防控與醫療衛生服務。強化重大傳染病防控措施,完善重大新發突發傳染病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按照相關要求制定傳染病預防控制預案,落實“四早”要求,壓實“四方責任”,甲、乙類法定傳染病發病情況穩定。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置公共衛生科和感染性疾病科,發熱門診、腸道門診、預檢分診符合有關規定。強化預防接種工作管理,規范實施預防接種。規范開展兒童健康管理,轄區內3歲以下兒童系統管理率達到90%。強化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銜接,持續提升養老服務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的醫養結合能力。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呈下降趨勢。健全重大事件處置中的社會心理健康監測預警機制,強化心理健康促進和心理疏導、危機干預。嚴重精神障礙患者規范管理率達85%。交通樞紐、重點場所配置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儀(AED)并標識清楚,定期開展急救知識與技能培訓。不斷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千人口床位數、執業(助理)醫師數、注冊護士數、公共衛生人員數和萬人口全科醫生數等指標符合我市衛生健康發展規劃要求。
(八)加強病媒生物防制。制定病媒生物防制計劃和方案,并組織實施。強化病媒生物孳生地調查、密度監測和侵害調查,提高調查和監測質量,及時掌握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抗藥性等情況,科學規范開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以農貿市場、居民小區、餐飲、商超等場所為重點,強化環境衛生治理,完善防制設施,合理使用藥械,徹底清除病媒生物孳生環境,有效預防和控制病媒生物相關疾病的發生和流行。全市蚊、蠅、鼠、蟑密度保持在控制水平C級及以上。
四、推進機制
(一)建立掛鉤聯系機制。建立市政府領導掛鉤聯系機制,督促指導各縣(市、區)政府(管委會)和相關部門將國家衛生城市(衛生縣)長效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全面落實重點工作任務,不斷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市愛衛辦根據復審工作需要適時抽調相關部門人員集中辦公,做好重點時段國家衛生城市復審迎查工作。
(二)建立經費投入機制。各級政府要按規定落實衛生城市長效管理工作經費,將涉及愛國衛生、健康教育、城市環境整潔、公共場所衛生等衛生城市長效管理必要經費納入年度財政預算,緊緊圍繞長效管理目標,統籌安排資金,優化支出結構,為深化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提供有力保障。
(三)建立常態落實機制。市各相關部門對照《衛生城市長效管理重點工作任務分解表》(見附件),結合主管工作實際,制定年度任務清單,明確工作目標,加強行業治理,推進工作落實。各地、各部門和單位按職責抓好衛生城市長效管理具體工作。各區在常態化落實衛生城市長效管理工作要求的基礎上,每半年對街道進行一次專項檢查和通報,檢查情況及問題清單上報市愛衛辦。
(四)建立督查通報機制。市愛衛辦每月跟蹤市各有關部門工作落實情況,每季度組織開展專項聯合檢查,每半年邀請專家進行暗訪考評,每年組織對市各有關部門和各區進行一次綜合考評。相關檢查情況以專題報告形式及時向市政府報告。
(五)建立社會監督機制。充分發揮社會監督、輿論監督作用,通過12345熱線等渠道,聽取市民和社會各界對鞏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成果的咨詢、投訴和建議,及時受理處置投訴舉報并反饋結果。定期開展滿意度調查,分析問題原因,抓好低分項整改。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認識,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各部門要高度重視衛生城市長效管理工作,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做到工作力度不減、管理水平不降,確保衛生城市長效管理各項重點任務、運行機制落到實處、取得實效。
(二)強化技術指導,主動協調配合。市愛衛辦要強化衛生城市評價指標培訓和技術指導,市各有關部門要做好本行業本領域專業培訓指導。要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思想,部門間積極做好協調溝通,各縣(市、區)強化責任意識,跨前一步、主動作為。
(三)加強制度建設,推進精細管理。要從衛生城市長效管理各項制度建設入手,進一步建立健全行業管理制度,做到工作有標準、管理有依據、執行有規范,為實施城市精細化管理、提高工作效能和管理水平奠定堅實的制度基礎。
(四)注重閉環管理,鞏固創建成果。市愛衛辦以問題為導向,不定期開展國家衛生城市長效管理督查檢查,通報存在問題,跟蹤整改情況。完善考核制度,加大考核力度,注重結果應用,確保順利通過每一輪國家衛生城市、國家衛生縣城和國家衛生鄉鎮復審。
各縣(市、區)要完善國家衛生縣、國家衛生鄉鎮長效管理工作機制和措施,扎實推進國家衛生城鎮長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