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昨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獲悉,今年1—6月,全市環境空氣質量保持全省前列,地表水環境質量保持優級水平,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協同推進取得階段性成果。
在大氣治理領域,全市PM2.5平均濃度30.1微克/立方米、濃度全省最低,同比改善0.7%,優于省內沿海地區3.9—4.6微克/立方米。值得一提的是,如東縣、啟東市、通州區、海門區PM2.5濃度、優良天數比率在全省54個縣(市、區)中均進入全省前十,啟東市PM2.5濃度、優良天數比率兩項指標全省第一。此外,上半年,全市降塵量均值1.6噸/月·平方公里、全省最優。酸雨發生率為零,222個降水樣本均未檢出酸雨。
地表水環境質量方面,全市地表水環境質量保持優級水平,省控以上斷面達標率較2024年同期穩步提升。全市16個國控斷面水質達標率保持100%,55個省控以上斷面水質達標率達98.2%。長江南通段干流水質穩定保持在Ⅱ類優良水平。全市21條主要通江支流水質均穩定達到或優于Ⅲ類標準,實現“清水入江”。城鄉居民飲水安全防線全面筑牢,全市8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近岸海域水質繼續穩中向好,春季水質優良比例達93.5%,同比上升13.3個百分點,達歷史同期最高水平。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市民“推窗見綠”背后是污染防治的創新突破。在大氣防治中,全市構建“市縣同治同降”一體化指揮調度體系,依托走航監測、在線監控等科技手段,將現場與非現場結合,實現污染源精準管控。水環境治理則建立“周監測、周分析”動態監控機制,創新打造“數據透明—公眾監督—治理優化”閉環,定期向公眾公布水質數據,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下一步,市生態環境局將持續深化大氣污染防治攻堅,統籌開展工業源、機動車、揚塵源、生活污染“四源共治”,強化臭氧污染精準防控;深入實施汛期重點斷面水質提升“百日攻堅”行動等,持續擦亮江海生態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