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昨天中午,雨點敲打著玻璃窗,蘇錫通園區江海街道騰飛社區的家味大食堂里卻人頭攢動。退休工人張愛武端著餐盤找座位,一葷一素冒著熱氣,“這天氣買菜燒飯多麻煩,來社區食堂吃一口,我安心子女也放心。”她邊說邊掏出手機拍照給孩子看,十幾元錢就搞定了午餐。
檔口前的保溫臺冒著絲絲白氣,口水雞的紅油泛著光澤,梅菜扣肉裹著醬汁顫巍巍的,水煮魚的香氣混著米飯香直往人鼻子里鉆……記者在現場看到,30多種菜肴一字排開,煎炒烹炸樣樣齊全。雖說是自選快餐模式,價格牌上的數字卻比周邊餐館低了一截,食客們或選套餐或單點,收銀臺旁的外賣打包區里,工作人員正忙著把熱菜裝進印著食堂LOGO的餐盒。
“劃算得很!”住在后排小區的季醫生坐著等待愛人一起就餐,他們是張愛武的老街坊,“開業頭天我就充了錢,我倆四五個菜,算上優惠才20多元錢,最關鍵是菜新鮮,吃著放心。”
社區小食堂,民生大文章。據介紹,該社區食堂是江海街道今年的“為民辦實事”項目,也是街道首家社區食堂,它走市場化路子卻帶著濃濃的公益味兒——街道和社區關愛特殊人群,低保戶、孤寡老人、殘疾人等都能享實惠。
“江海街道戶籍的特殊群體,吃飯能打8折。”騰飛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張佳俊指著墻上的價目表,“所有菜當日需出清,保證不隔夜,所以平峰時段還有專屬優惠。”他瞅了眼手機時鐘,“像外賣小哥這些群體,中午1點10分后來吃,是6.8折,剛好錯開他們最忙的時候。”
值得一提的是,這項優惠是街道和社區調研得來的舉措。該社區食堂扎根太湖路美食街,周邊39家餐館擠擠挨挨,50多位外賣小哥每天騎著電動車穿梭,送餐送藥忙得腳不沾地。“初衷肯定是解決老人‘吃飯難’,但看著外賣小哥風里來雨里去,也得讓他們吃上口熱乎飯。”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近年來,轄區新業態經濟的蓬勃發展,外賣員、快遞員保障也得跟得上,“中午、晚上等平峰時段,小哥們不光能來吃優惠餐,還能灌點熱水、坐著歇腳充充電,這兒也是個兩新驛站。”
“我先跑單,等會兒折返來吃!”餓了么小哥張恒抓起打包好的外賣,頭盔上還掛著水珠,“這兒菜多還便宜,我吃好幾天了。”他忙中向記者透露,小哥群體中信息互通有無,不少小哥表示要前來嘗鮮打卡,體驗一下社區食堂的“為新”專屬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