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年以來,如皋市吳窯鎮以農家書屋為重要陣地,通過創新融合全民閱讀推廣、非遺文化傳承、網絡空間治理等內容,讓墨香與匠心在鄉野間流淌,讓文明新風借數字之力煥發新顏,有效提升了群眾的網絡素養與文化獲得感。
“以書為橋”
讓鄉村讀書熱起來
走進吳窯鎮四房社區農家書屋,只見書架上整齊擺放著農業技術、中國文學、少兒讀物等各類書籍。幾位村民正圍坐在一起,認真翻閱著關于大棚蔬菜種植的專業書籍,不時相互交流心得。“現在種地講究科學,書屋里的農技書可幫了大忙,照著書上的方法施肥、防治病蟲害,今年的收成肯定錯不了。”四房社區居民周秀梅拿著一本《設施蔬菜高效栽培與安全施肥》,臉上洋溢著豐收的期盼。
為讓農家書屋真正“活”起來、“火”起來,吳窯鎮結合不同群體的閱讀需求,推出了“菜單式”服務。針對農民群眾,邀請農業專家走進書屋,開展“春耕農技小課堂”,圍繞水稻育秧、果樹修剪等實用技能,進行現場講解和答疑;面向青少年,組織“書香伴成長”主題活動,通過親子閱讀、故事分享會等形式,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對于老年群體,特意準備了健康養生、歷史故事等書籍,豐富老人的日常生活。
“以前農閑時大家總愛湊在一起打牌聊天,現在書屋成了‘加油站’,看書、學技術成了新風尚。”吳窯鎮文化站負責人蔡成君介紹,通過詩歌朗誦直播、云端閱讀感悟分享、好書推薦短視頻、新書贈閱等形式,閱讀正從“一時熱”變成“長久香”。
“雙線融合”
讓非遺文化活起來
一把剪刀在指尖翻飛,紅紙瞬間化作栩栩如生的花鳥;染缸旁,各色棉布在手中流轉,暈染出獨特色澤;艾草香氣中,村民們圍坐一起,將艾草捶制成驅蚊香囊……今年以來,吳窯鎮依托農家書屋這一基層文化陣地,創新探索“線下體驗+線上傳播”模式,已成功舉辦剪紙、扎染、艾草錘制作等25場非遺主題活動,讓沉睡的非遺技藝在互動中“蘇醒”,在傳播中“綻放”。
“剪個兔子耳朵要留三分尖,福字的橫畫得帶點弧度才顯靈氣……”在吳窯鎮小馬社區農家書屋,剪刀聲此起彼伏。據了解,該鎮定期會邀請本地非遺傳承人現場授課,從工具使用到技藝技巧,手把手指導村民體驗,讓村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參與活動的村民王宏看著親手完成的剪紙作品,心里美滋滋地:“很高興能學到剪紙這門技藝,親手試了才知道這里面門道真多。”
線下體驗熱度高漲,線上傳播同樣精彩紛呈。跟著直播鏡頭,百余名網友同步操作、學習。吳窯鎮通過平臺直播、教程發布等方式,擴大傳播覆蓋面,既讓剪紙、扎染、艾草錘等非遺技藝在鄉村“活起來”,又為農家書屋注入文化活力,有效提升了群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
“安全課堂”
讓防范意識強起來
“‘不點不明,不防不行’——打一網絡安全術語!”吳窯鎮立新社區的農家書屋里,謎題剛一拋出,就被村民們齊聲答出:“是‘漏洞’!”這場別開生面的“網絡安全燈謎會”,把網絡安全知識、舉報流程等內容,化作妙趣橫生的考題,引得村民們踴躍參與,大家在歡聲笑語中,把網絡風險防范意識刻進了心里。
在常態化開展的網絡舉報培訓中,工作人員用真實案例拆解騙局,在你問我答間梳理要點;警示教育片里的鮮活教訓、知識宣講中的實用技巧和宣傳手冊,從不同角度把網絡安全法規和防詐技能講得明明白白,引導村民練就“識謠言、辨詐騙”的火眼金睛。
“以前總覺得網絡詐騙是別人家的事,離我們很遠。”立新社區居民曹正國摩挲著手里的網絡安全手冊,笑著說,“現在看到奇怪的鏈接,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陌生鏈接點不得、中獎短信別輕信’。不光自己繃緊這根弦,碰到鄰居還會念叨幾句,提醒他們別上當。”在大家眼里,農家書屋就像個貼心的“安全課堂”,幫大家筑牢了心理防線,日子過得更踏實、更安心。
下一步,吳窯鎮將繼續把農家書屋打造成“文化加油站”“文明傳習所”“安全防護網”,用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讓書香浸潤鄉野,為鄉村振興貢獻更多文化力量與網絡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