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南通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加快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以打造全國一流法治城市為目標,扎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切實加強法治政府建設統籌協調。市委、市政府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重要政治任務,扎實推動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省委決策部署在南通落地見效。堅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法治政府建設全過程和各方面,以法治政府建設督察為契機,壓實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深入開展“厚植為民情懷、提高執法水平”主題教育,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扎實推進法治政府示范創建,“南通市領先探索完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入選中央依法治國辦第二屆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開展行政行為自我糾正、助推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入選省級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如東縣、海安市入選第二批全省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地區。
(二)全面履行政府職能,大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實施“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打造“萬事好通”營商服務品牌,出臺《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舉措66條》,全市民營經濟評估滿意度、政務服務滿意度位居全省第一方陣。持續深化企業開辦便利化改革,通過服務整合、數據共享、部門聯動等舉措,推動0.5個工作日完成企業開辦成為常態,“企業開辦”指標連續兩年在省營商環境評價中位居第一。全省率先以“標準化+”創新推進“一件事”改革,全市域“一件事一次辦”事項達119件。大力推動政務服務信息化建設,99%以上的依申請行政權力事項實現“不見面審批”。推動53個民生事項長三角證照共享、跨域協作,長三角“一網通辦”專窗服務獲央廣報道。
(三)持續規范依法決策,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科學編制包含2部政府規章、8份規范性文件在內的年度立法制規計劃。嚴格遵循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定等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切實提升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水平。順利完成《南通市行政執法委托規定》立法,為依法委托提供法律支撐。制定出臺《黨政機關法律顧問工作規范》,為法律顧問參與黨政機關有關工作提供指引。注重發揮政府法律顧問作用。2022年,市政府法律顧問積極參與處理市政府重大疑難涉法事務,提供較高質量的決策服務26人次,有效防范了法律風險。
(四)加強行政執法監督,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清理規范違規外包問題合同,政府購買服務協議長效治理納入全市集中整治民生領域腐敗和不正之風十大專項行動。推進全市基層綜合執法規范化建設,高質量完成基層綜合執法賦權事項專項評估。出臺《南通市行政執法協調辦法》《行政執法協調監督權責清單》《南通市行政執法文明規范》等制度文件。不斷優化“大數據+指揮中心+綜合行政執法”模式,打造“綜合執法一張圖”,實現案件全流程監督。動態調整涉企“免罰輕罰”清單,制定不予實施行政強制措施清單,集中公布《免罰輕罰柔性執法清單(2022版)》。全市29個行政執法領域的646項行政執法事項納入清單統一管理,事項增幅達55%,全年辦理行政執法“免罰輕罰”案件5500余件,涉及金額4.2億元。
(五)縱深推進依法行政,持續規范行政權力運行。將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納入黨委政治巡察范圍,建立法治督察與紀檢監察監督協作配合機制。創新探索法治建設提級督察工作,制定《關于開展提級法治督察工作方案》,以鎮(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為切入點,創新“1+1+1”督察模式,形成“督察-反饋-整改-回頭看-再核查”的閉環管理模式。深入落實依法治企,“巡察式”考核市屬17家國有企業法治建設情況。健全政府守信踐諾機制,在全市范圍內啟動政務誠信教育實踐系列活動,加強誠信政府建設,2021年江蘇省各地區政務誠信建設第三方評價結果公布,南通獲評第一等次。
(六)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切實維護群眾合法權益。持續推進行政復議體制改革,2022年市本級共收到行政復議申請343件,較2021年增長83.42%。出臺《南通市壓降行政敗訴案件工作方案》,2022年全市新收一審行政訴訟案件1590件,行政訴訟敗訴率7.4%,同比下降9個百分點。高標準推進社會矛盾糾紛調處化解中心建設,開展“大排查、大調解、促和諧”專項行動,全市各級人民調解組織和廣大調解員調解案件6萬余件。加強人民調解與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的銜接聯動,建立完善“訪調對接”“公調對接”“醫調對接”工作機制,發揮人民調解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中的基礎性作用。全面實施“八五”普法規劃,出臺《關于建設“法韻南通”的實施方案》,構建“崇法、崇文、崇則、崇安”的法治社會建設體系。打造普惠型精準型融合型公共法律服務平臺,縣(市、區)、鄉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臺、公共法律服務熱線平臺、公共法律服務網建成率實現三個100%。
二、2022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主要不足
我市法治政府建設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一是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還不夠系統全面,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的職責壓得還不夠嚴實,少數地區和部門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有所欠缺。二是法治政府建設推進不均衡,一些單位重大行政決策程序不規范、合法性審查機制缺失、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執行不到位,行政訴訟敗訴率相對偏高。三是基層行政執法體制機制還不健全,執法隊伍力量薄弱、執法能力和水平參差不齊。
三、2022年度市委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的情況
一是自覺強化黨的領導。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先后組織3次專題學習研討活動。市委常委會將法治建設列入年度重點工作,4次聽取研究法治建設工作匯報。主持召開市委依治委全體會議,審議年度工作要點,研究法治南通建設評價指數,推動法治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二是積極破解法治難題。著眼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建立完善常態化培訓管理機制,強化重點執法部門全體系業務指導和法制監督,壓實執法條線監管責任。聚焦基層綜合行政執法,推動建立行政權力下放“前評估+后評估”機制,著力加強鎮街執法力量配備。緊密關注行政訴訟、復議工作,多次明確提出工作要求,通過源頭治理、系統施策,實現了全市行政訴訟敗訴率的大幅下降。三是著力夯實法治基礎。健全黨政主要負責人年終述法制度,常態化開展領導干部集體學法,指導市人大常委會以“重大事項決定”的形式制定《關于全面提高行政機關執法能力和水平的決定》,推動開展依法行政專項巡察,注重發揮法治在疫情防控、優化營商環境、維護社會穩定等方面的積極作用,凝聚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強大合力。
四、2022年度市政府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的情況
一是著力發揮表率示范作用。堅持把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擺在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堅持重要工作親自部署、重大問題親自過問、重點環節親自協調、重要任務親自督辦,定期聽取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匯報。嚴格落實市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工作要求,2022年組織4次專題學法活動。牽頭研究制定“述法”工作方案,推動法治政府建設成為“一把手”工程。二是著力加強頂層設計。牽頭研究制定《南通市貫徹落實〈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實施方案》《南通市法治社會建設實施方案(2022—2025年)》,推動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深化法治政府示范創建,形成和推廣了一批好經驗、好做法。三是著力壓實各方責任。抓好中央依法治國辦、省委依法治省辦實地督察反饋意見的整改落實,明確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確保各項任務推進到位。優化法治政府建設考核指標,切實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深化行政行為自我糾正制度,研究出臺工作指引,推動法治政府率先突破。
五、2023年度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安排
2023年,南通市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緊緊圍繞服務保障中國式現代化南通新實踐,以打造最優質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為目標,開拓創新、擔當作為,全力做好法治政府建設各項工作。
(一)提高政治站位,篤學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繼續把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不斷完善各級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黨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常態化推進機制,堅持領導干部帶頭宣講,開展法治工作部門全戰線、全覆蓋培訓輪訓,持續提升各級黨員干部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能力水平。
(二)提升工作實效,細化實化法治政府建設主體職責。認真貫徹落實法治建設“一規劃兩綱要”的整體部署和省委、省政府的工作要求,細化落實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法治政府建設的第一責任和各級各部門的主體責任,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在法治南通建設中率先突破。
(三)優化職能機制,努力構建權責清晰的政府治理體系。健全清單化履職機制,實行政府績效管理。持續推行重大行政決策目錄化管理,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程序,加強重大行政決策執行和后評估。全面推進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建設,暢通群眾投訴舉報渠道。建立健全政務失信記錄和責任追究制度,打造守信踐諾的法治形象。
(四)聚力規范執法,深化“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強化綜合執法部門與專業執法部門協調聯動,更大范圍推進跨領域跨部門綜合執法,全面推行鄉鎮(街道)“一支隊伍管執法”。綜合運用“雙隨機、一公開”“綜合查一次”等方法,實現“進一次門、查多項事、一次到位”。全面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推廣實施“教科書式”執法,深化“厚植為民情懷,提高執法水平”主題教育成果,打造既有力度又有溫度的南通執法品牌。建設市縣鄉三級全覆蓋的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
(五)堅持改革賦能,加快打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制定出臺2023年“萬事好通”營商環境提優舉措,推動出臺南通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優化政務、政策、市場、法治、人文、開放環境。做優做實“一套標準管審批”典型經驗,組織編制市級政務服務標準體系6.0版。全面推進“無證明化”改革,豐富“一件事一次辦”事項。提升知識產權保護便利度,完善新產業新業態包容審慎監管措施,全面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打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