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南通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為主線,持續推動住房公積金制度擴容,促進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努力推動各項工作創先爭優,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南通新實踐貢獻公積金力量。
一、業務指標完成情況
1-10月,全市新增開戶單位3627個,新建繳存職工14.37萬人,完成年度目標121%、95.8%;實現歸集191.45億元,同比增長4.35%;職工提取住房公積金143.29億元,同比增長22.53%,其中租房提取2.53萬人、2.72億元,同比增長186.96%、226.69%;為16178戶職工家庭發放住房公積金貸款87.78億元,同比增長80.68%、48.85%,個貸比率89.78%,貸款逾期率0.077‰,無違規發放貸款情況發生。
住房公積金業務收入13.58億元,業務支出3.32億元,實現住房公積金增值收益10.26億元,向市財政上繳資金3.04億元,支持市政府住房保障建設2.61億元,比上年增長9.73%。
二、2023年工作舉措
(一)挖潛增效,開拓繳存擴面“新格局”
一是擴大制度覆蓋開拓新局面。面對經濟下行的新形勢、新情況,中心堅持“穩中求進”的原則,綜合運用“多證合一”“就業一件事”“社保信息比對”等信息化方式,摸清擴面底數,推動非公單位、規模企業“應建盡建、應繳盡繳”;制定《2023年度南通市住房公積金歸集管理工作意見》,量化目標任務,壓實網點責任,并將此項工作納入年度考核體系,發揮考核導向作用,截至10月底,全市新增開戶單位、新建繳存職工同比分別增長29.95%、1.55%。
二是出臺靈活繳存政策激發新潛力。積極穩妥推進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3月31日,出臺《南通市靈活就業人員參加住房公積金制度試行辦法》,截至10月底,靈活就業人員累計開戶210人,10月實繳人數86人,實繳金額12.54萬元,實繳率達40.95%,通過支持靈活就業人員住房消費,減輕購房支出負擔,政策實施以來,發放住房貸款2筆、0.0164億元,取得良好社會效益。
三是開展走訪調研廣開新路徑。持續開展“大走訪”“大調研”“大宣傳”活動,中心領導帶隊深入基層一線,重點對新落戶企業、未建制企業、大型企業等地宣傳公積金政策,傾聽群眾訴求,主動服務繳存職工,現場解決群眾難題,實現由“被動建”到“主動建”的轉變。
(二)因需定策,促進宜居保障“新提升”
一是加快促進“租購并舉”,精準保障新市民青年人。貫徹落實全國住房和城鄉建設會議精神,加大對新市民、青年人住房消費的支持力度,南通作為全國41個重點跟蹤監測城市之一,中心全面取消提取頻次限制,提高租房提取額度,簡化提取手續,上浮多子女家庭提取額度,大大減輕新市民、青年人租房壓力。截至10月底,實現租房提取公積金25359筆、2.72億元,提取人數和提取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86.96%、226.69%,增長幅度位居全國前列。
二是發揮政策調控作用,不斷滿足職工住房需求。進一步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3月21日,推出全覆蓋公積金新政《關于調整住房公積金相關政策的通知》,通過提高可貸額度、將靈活就業人員納入住房公積金制度、向人才和多子女家庭傾斜等方式,支持職工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推出“帶押過戶”存量房交易公積金貸款新模式,降低存量房交易成本;推出商業性個人住房貸款轉“商業+公積金”組合性個人住房貸款,減輕還款壓力,釋放消費潛力,推動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新政實施以來,辦理公積金貸款10161筆、59.72億元,同比增長35.14%、59.55%,支持職工購房面積119.12萬平方米,購房總價167.47億元;住房公積金貸款戶均申請額由49.78萬元提升至58.78萬元,同比增長18.08%;辦理人才購房貸款1027筆、11.94億元;辦理多子女家庭購房貸款621筆、4.48億元;辦理“商轉公”組合貸1117筆、4.39億元。
(三)數字賦能,推動轉型發展“新動能”
一是以“新計劃”引領轉型發展。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社會建設的決策部署,扎實推進我市公積金數字化轉型探索和實踐,從數字根基、數字化引領、智能監管、信創及網絡信息安全等方面制定了《南通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數字化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努力打造更高水平的“智慧公積金”服務平臺,構建公積金數字化服務新局面。
二是以“新系統”助推服務升級。持續推動公積金系統提升改造項目,相繼開發了共享數據留痕、網廳智能識別、電子合同簽署應用、行政執法應用等系統,推動業務“無紙化”“電子化”服務再上新臺階;以“總對總”方式與人行二代征信系統實現共享接入,8月份實現查詢功能,大大提高了公積金貸款審批效率;開發了江蘇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應用,暢通評價渠道,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提升服務效能。
三是以“新經驗”深化區域協同。落實落地國家發展戰略,積極推動長三角區域高質量一體化發展,4月,省住建廳將南通列為長三角“一網通辦”租房提取公積金的2家試點城市之一,我中心派出業務和技術骨干赴上海參與制定技術標準、編寫辦事指南等工作,10月9日正式上線,形成可向全省推廣的工作經驗,截至目前,辦理2筆、2.88萬元。
四是以“新舉措”優化營商環境。大力拓展線上業務辦理渠道,不斷優化自動審批功能,還商貸提取、封存滿半年提取等多項高頻服務事項實現“掌上辦”“自助辦”,綜合業務離柜率達95.29%;作為市審批局指定的“長三角跨區域電子證照共享應用”試點單位,推動蘇服碼“電子證照”全面應用于公積金提取業務,不斷拓展應用范圍,積累試點經驗;貫徹落實2023年“萬事好通”南通營商環境優化提升舉措新66條要求,積極配合市行政審批局完成CA數字證書的整合工作,公積金、社保、醫保等領域CA數字證書“一證通行”入選國務院辦公廳文件中“政務服務效能提升典型經驗案例”,江蘇唯一,目前已有1278個單位享受該政策帶來的便利,占新增單位網廳注冊量的53.43%。
(四)黨建引領,鍛造敢為善為“新作風”
一是深化黨建引領。創新“黨建+”工作模式,先后與南通人才集團、中航航空高科技、南通農行等單位開展黨建共建,主動為企業職工提供個性化上門服務,架起“政銀企”合作橋梁;在全系統開展“作風建設提升年”“營商環境提升年”行動,開展了“踐行‘四敢’精神 爭當領跑先鋒”學習活動,涵養“四敢”濃郁氛圍,以“周報制”形式持續收集群眾反映的難點、堵點問題,推動解決問題70余條,錘煉“實干擔當”的“四敢”品質。
二是開展主題教育。錨定主題教育總要求,持之以恒強化理論學習,領導班子開展為期7天的讀書班,以“中心組學習+集中研討+個人自學”等方式,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圍繞深刻學習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同算家庭賬 共樹好家風”等方面開展交流研討;廣泛開展“牢記囑托、感恩奮進、走在前列”大討論,“我為中心發展建言獻策”活動,累計開展11次交流研討,收集意見建議30余條;扎實推進調查研究工作,堅持問題導向,圍繞“關于期房轉現房抵押工作難點問題研究”“打造群眾滿意的公積金服務窗口的研究思考”等5個調查研究課題,深入基層窗口、受托銀行、業務主管部門、企業等地開展10余批次調研工作,撰寫高質量調研報告,推動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三是夯實隊伍建設。堅持選人用人正確導向,樹立“四敢”鮮明導向,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加大干部輪崗交流力度,完成7名中層以上干部的輪崗交流;招錄了2名年輕新職員,促進干部隊伍煥發新活力;以教育培訓作為提升干部能力素質的重要抓手,組織干部職工赴南通市委黨校、海安市委黨校開展綜合素質能力培訓,不斷提升全系統干部職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2024年工作打算
2024年,全市住房公積金管理工作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蘇重要講話精神,找準公積金工作切入點,主動回應政府關心、社會關注和群眾關切,充分發揮住房公積金在助力經濟發展、保障住有宜居、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等方面作用,在推動公積金事業高質量發展中創造新業績、新輝煌。
一是在黨建融合上“激發活力”。深化主題教育學習,鞏固調查研究成果,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做優做實黨建共建與融合發展的有機統一,加強“黨建品牌”建設,夯實聯合行動支部工作舉措,推動黨建業務深度融合,賦能中心發展;深化“機關作風建設提升年”“營商環境提升年”活動成效,切實轉作風、優環境、提效能;持續優化干部隊伍結構,綜合考量崗位適配度,選優配強高素質中堅力量。
二是在歸集擴面上“持續用力”。以“繼續擴大住房公積金制度覆蓋面”為目標,加強對新市民、靈活就業人員和非公企業的擴面力度,結合年底繳存基數調整,強化宣傳手段,加大政策宣傳力度;綜合利用信息化和行政執法手段,全面摸清底數,強化部門聯動機制,發揮銀行優勢,提高擴面精準度;加大對歸集擴面指標考核力度,以考核傳導壓力,催生動力。
三是在宜居保障上“精準發力”。堅持租購并舉,加大租房提取政策宣傳力度;密切關注經濟形勢和全市房地產市場發展態勢,認真分析研判,強化公積金政策儲備,助力全市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全面推行住房公積金“帶押過戶”貸款業務,制定實施細則,實現存量房“帶押過戶”申請公積金貸款全覆蓋;推出公積金貸款“法拍房”業務,進一步降低法拍房制度性交易成本,減輕購房人資金壓力;優化提升貸款服務管理水平,推動公積金貸款結清后抵押權注銷“一站式”辦理,對接“蘇小登·南通e政通”,推出線上辦理“預登記”業務。
四是在數字建設上“全面發力”。落實數字政府建設要求,拓展數據互聯互通,以深化“放管服”改革為鮮明導向,推動與更多部門的大數據共享,提高業務系統能力和水平,為推出更多公積金便民措施創造條件;豐富線上服務功能,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對現有公積金系統進行優化提升和改造,豐富網廳、手機APP等服務功能,提高自動審批效率,力促線上辦事操作“智能化”;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探索住房公積金領域數字人民幣創新應用,整合住房公積金個人證明事項推動“亮碼可辦”,建設公積金智能移動服務柜臺等,推動南通“智慧公積金”建設再上新臺階。
五是在優化環境上“凝心聚力”。加大優化營商環境工作力度,以深化主題教育活動為契機,持續開展好企業“大走訪”活動,送政策上門,送服務上門;進一步優化網上業務服務功能,推動更多業務實現“掌上辦”“自助辦”,加大對網辦辦理渠道的宣傳力度,切實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持續豐富長三角“一網通辦”和跨省通辦服務事項,推進長三角公民身后“一件事”等“一件事”改革,不斷提升公積金服務能級;推動江蘇政務服務“好差評”系統落地見效,切實轉變作風,提升政務服務效能。